禅生活网摘
禅生活
网摘
已阅读 0%

【原文】

楚人曹丘生(1),辩士,数(2)招权顾(3)金钱,事贵人赵同(4)等,与窦长君(5)善。季布(6)闻之,寄书谏(7)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8)。”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9)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闲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10)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11)仆之深也1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解】

(1)曹丘生:西汉时人,生卒年不详。有辩才,季布得其赞扬而名重天下。

(2)数:音“硕 ”,频频、屡次。

(3)顾:藉着。

(4)赵同:西汉时宦官,生卒年不详。

(5)窦长君:西汉观津人,生卒年不详。汉文帝窦皇后之弟。窦,音“豆”。

(6)季布:西汉时人,生卒年不详。楚汉相争,初为项羽部将,数围刘邦。及项

羽灭,为刘邦追捕,后由朱家透过汝阴侯滕公,乃得赦免,并官郎中、中郎

将及河东守等。

(7)谏:用言语或行动劝告别人改正错误。

(8)通:交往。

(9)不说:不悦。说,通“悦”。

(10)游扬:称扬美名,使名声远播。

(11)距:通“拒”,拒绝。

【故事阐述】

“一诺千金”原作“季布一诺”。据《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载,汉代初年有一位叫季布的人,他乐于助人,很讲信用,凡是答应过的事,一定会设法办到,因此享有盛名。

当时有一名叫曹丘生的楚人,好以财物结交有权势的官员,藉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他听说季布作了大官,就请求窦长君介绍他去见季布。但是窦长君跟曹丘生说季布不喜欢他,劝他不要去,但曹丘生还是央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窦长君勉为其难地答应。曹丘生拿了介绍信就马上去拜访季布,见到季布后,就深深作揖,并且说:“楚人有一句谚语说:‘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你在梁、楚一带的名声之所以能这么大,都是我帮你传扬的,大家都是楚人,为什么你一直拒绝见我呢?”季布听了这句恭维的话,非常高兴,以上宾之礼招待。曹丘生住了几个月才离开,临走时,季布还送了他一份厚礼。曹丘生继续替季布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愈来愈大。

后来“一诺千金”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信守承诺,说话算数。

【讨论】

(1)曹丘生抬高自己身价的方式是什么?

(2)曹丘生想见季布所用的方法是否恰当?如果是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3)“季布听了恭维的话,非常高兴1你也喜欢别人恭维你吗?为什么?

【造句练习】

例:古时候的人一诺千金,比现代的支票更有用。

例:我向来最守信用,一诺千金,只要我答应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

例:他说话一诺千金,因此赢得不少民心。

【相似成语】

一言为定 一言九鼎 说一不二

【课后时间】

想一想,你的周遭有没有发生过“一诺千金”的故事,把它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喔!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风起陇西
风起陇西
马伯庸
立即阅读
大人物
大人物
古龙
立即阅读
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
(法)古斯塔夫·勒庞
立即阅读
菜根谭
菜根谭
洪应明
立即阅读
毛泽东文集(二)
毛泽东文集(二)
毛泽东
立即阅读
黄河东流去
黄河东流去
李准
立即阅读
H庄园的午餐
H庄园的午餐
立即阅读
阿Q正传
阿Q正传
鲁迅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