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网摘
禅生活
网摘
已阅读 0%

【原文】

良(1)尝闲从容(2)步游(3)下邳圯(4)上,有一老父(5),衣褐(6),至良所,直堕(7)其履(8)圯下,顾谓良曰:“孺子(9),下取履1良鄂然(10),欲殴(11)之。为其老,强(12)忍,下取履。父曰:“履(13)我1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14)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15),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16),后(17),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18),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批注】

(1)良:即张良,汉初名臣,后被汉高祖封为留侯。

(2)从容:悠闲自在的样子。

(3)步游:即步游,散步。

(4)圯:音宜,桥。

(5)老父:老人。

(6)褐:音合,指平民穿的粗毛布制衣服。

(7)堕:音惰,掉、落。

(8)履:音吕,指鞋子。

(9)孺子:原指幼童,此指年轻人。

(10)鄂然:惊奇的样子。鄂,音饿,通愕。

(11)殴:音欧,打、击。

(12)强:勉强、尽力。音抢,通强。

(13)履:音吕,穿鞋。

(14)殊:音书,极、非常。

(15)平明:黎明、天刚亮时。

(16)期:约定。

(17)后:晚、迟。

(18)有顷:一会儿、不久。

【故事阐述】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战国时韩国人。在秦国灭了韩国后,张良就想用全部家产寻找谋刺秦王的勇士,为韩国报仇,甚至他的弟弟死了都不厚葬。这是因为从张良的祖父到父亲,都当宰相,共辅佐过五个韩国国君。

后来,张良找到一个大力士,制作了一个重一百二十斤的铁椎。秦始皇到东方出游时,张良和大力士埋伏在博浪沙这地方,想伺机突击秦始皇,但误击侍从的车。秦始皇十分震怒,在全国各地严密的搜捕刺客。于是张良就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

一天,张良悠闲的在下邳桥上散步,有一位穿着粗布衣服的老人,走到张良面前,竟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他看着张良并说︰“小子,到桥下把鞋捡上来1张良很惊讶,就想打他。但见他年纪大,就勉强隐忍下来,走到桥下捡鞋。鞋捡上来,老人说︰“给我穿上鞋1张良既然已帮他把鞋捡上来了,也就跪着替他穿上鞋。老人伸出脚穿上鞋,笑着离开。张良非常惊讶,目送老人离去。老人离开了约一里远,又返回来,说︰“你真是孺子可教啊!五天后天刚亮时,来这里和我见面。”张良因此而觉得事情奇怪,就跪下来回答说︰“嗯。”

五天后的黎明,张良依约前去。但老人已等在那里了,他生气的说︰“跟老人家有约,却迟到了,为什么呢?”老人离开并说︰“五天后早点到这里会面。”五天后公鸡刚啼叫,张良就去。可是老人还是先到了,他又生气的说︰“又迟到了,为什么呢?”老人离去并说︰“五天后再早点来。”五天后,还没到半夜张良就到桥上等候。不久,老人也来了,他高兴的说︰“就应当如此。”随即拿出一本书,说︰“这本书读了就可以做君王的老师。十年后就可以发迹。十三年后,年轻人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老人没有再说其它话就离开了,从此以后张良没有再见过这位老人。等天亮一看,原来老人送的书是《太公兵法》。因此,张良觉得这是一本特殊的书,就常常研读它。

《太公兵法》相传是姜子牙帮助周武王讨伐商纣后所写的兵书。张良后来果真利用书中的兵法,辅佐刘邦建立了汉朝,那位老人就是黄石公。而“孺子可教”就被人们引用为成语,用来赞扬可以教导造就的年轻人。

【讨论】

(1)张良为什么想要刺杀秦王替韩国报仇?

(2)老人为什么故意掉鞋让张良捡和帮他穿鞋?如果有长辈这样要求你,你会

怎么做?

【造句练习】

例:只要是师长的教诲,他总是铭记在心,真是孺子可教。

例:他做事认真、求上進,长辈们都称赞他孺子可教。

【课后时间】

请在下面空格填上适当的字︰

赤()之()

佳()才()

孤()孽()

炎黄()()

参考答案:

赤(子)之(心)

佳(人)才(子)

孤(臣)孽(子)

炎黄(子)(孙)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风起陇西
风起陇西
马伯庸
立即阅读
大人物
大人物
古龙
立即阅读
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
(法)古斯塔夫·勒庞
立即阅读
菜根谭
菜根谭
洪应明
立即阅读
毛泽东文集(二)
毛泽东文集(二)
毛泽东
立即阅读
黄河东流去
黄河东流去
李准
立即阅读
H庄园的午餐
H庄园的午餐
立即阅读
阿Q正传
阿Q正传
鲁迅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