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网摘
禅生活
网摘
已阅读 0%

【原文】

秦之围邯郸,赵使(1)平原君(2)求救,合从(3)于楚(4),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5)。平原君曰:“使(6)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7)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8),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9)者,前,自赞(10)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1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11)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12),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注解】

(1)使:命令、派遣。

(2)平原君:赵胜(?~西元前351),战国赵武灵王的儿子。封于平原,故

称为平原君。喜宾客,食客多至数千人,为战国当时有名的四公子之一,

亦为赵之名相。

(3)合从:战国时苏秦倡导联合楚、齐、燕、韩、赵、魏六国,共同抵抗秦国

的政策。因六国地处南北,故名“合从”。从,音“纵”。

(4)楚:国名。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

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

(5)偕:共同、一起。

(6)使:假设、如果。

(7)歃血:古代盟誓时,用牲血涂在嘴边,表示守信不悔。歃,音“煞”。

(8)索:探求、搜寻。

(9)毛遂:战国时赵国人,生卒年不详。为平原君门下食客,初无表现,后自

荐随平原君至楚,与楚王定约立功。

(10)自赞:自荐。

(11)蚤:通“早”。

(12)颖脱而出:锥处囊中,尖端必冒脱而出。比喻显露才能而超越众人。

【故事阐述】

战国时代,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包围了赵都邯郸,情况十分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请求援救。平原君打算跟门下有勇有谋、文武兼备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楚国。

平原君说:“假如能经由谈判而成功,那是最好的。如果谈判不成,那么也要在楚王华丽的宫廷订下盟约,一定要确立合纵之盟才回国。我不必向外寻找这样的人才,就在我的门下食客中挑选就够了。”最后他只选出十九个人,剩下的都不符合条件,没办法找齐二十个人。

这时,有一个名叫毛遂的人,主动走到平原君面前自我推荐说:“我听说您要到楚国去订下合纵的盟约,并且打算和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不需要向外寻找人才。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您就拿我来充数,让我一起跟去吧。”

平原君问:“你在我门下多久了?”毛遂回答:“三年了。”平原君说:“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就好像一把放在袋子里的锥子一样,立刻就会显露出锋利的锥尖。而你在我门下三年了,我却没听说过你有什么表现,你还是留下吧1

毛遂说:“我现在自我推荐,就是请求你把我放進袋子里,如果早点有这样的机会,那我就不只是露出锥尖而已,而是早就显露出才能,锋芒毕露了1平原君觉得毛遂说得有道理,就答应让他一同前往。

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会谈,从早上到中午,都还没有结果。毛遂于是持剑走到楚王面前,极力说明赵、楚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楚王终于被说服,答应赵国愿意出兵援救。于是两国当场歃血为盟,誓守联合抗秦的盟约。

毛遂这次不仅帮平原君完成任务,也为国家立下了功劳,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平原君因此待他为上宾。

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毛遂自荐”这个成语,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讨论】

(1)为什么毛遂他要极力的推荐自己呢?

(2)怎样做才能适当的表达“毛遂自荐”,而又不会让人感觉骄傲自大呢?

【造句练习】

例:老师就是欣赏你毛遂自荐的勇气,才会让你当班长。

例:这个地方我很熟,就容我毛遂自荐,当大家的导游。

【相似成语】

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课后时间】

请分享你曾经所做过“毛遂自荐”的事。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佚名
立即阅读
平平录
平平录
(清)杨芳
立即阅读
古今佳作
古今佳作
铁凝,史铁生等
立即阅读
水浒传
水浒传
施耐庵
四大经典名著之一
立即阅读
七剑下天山
七剑下天山
梁羽生
立即阅读
官场现形记
官场现形记
李伯元
立即阅读
陆小凤传奇
陆小凤传奇
古龙
立即阅读
大人物
大人物
古龙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