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网摘
禅生活
网摘
已阅读 0%

【原文】

晏子(1)对曰:“不然(2)。夫愚者多悔,不肖(3)者自贤。溺(4)者不问队(5),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队,迷而后问路,譬之犹(6)临难而遽(7)铸兵,临噎(8)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9)已。”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批注】

(1)晏子:即晏婴,春秋时代齐人,晏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

(2)然:如此。

(3)不肖:不贤。肖,音孝。

(4)溺:音逆,掉在水里。

(5)队:同隧,通路、要道。

(6)犹:音由,如同。

(7)遽:急忙。

(8)噎:音耶,喉咙被食物塞住,透不过气来。

(9)无及:来不及。

【故事阐述】

春秋时代,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离开自己的国家,逃往齐国。齐景公问他:“你还这么年轻,就把国家丢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昭公回答说:“我年纪轻,有许多人爱护我,但我没有礼遇亲近他们;有许多人给我谏言,我也没有听从采用;所以演变成对内无人辅助,对外也无人支持,现在已经没有人真心帮助和扶持我了,讨好和奉承我的人倒是不少。这就如同秋天的蓬草,根部已经干枯,但枝叶仍然美丽,可是一旦吹起秋风,就会连根都被拔起了。”

齐景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告诉晏子,并说:“如果帮助昭公回到鲁国,他会成为贤明爱民的君王吗?”晏子回答说:“不会如此。愚昧的人常自满,不贤的人自以为贤能。掉進水里和迷路的人,原本就不曾去注意路径方向,直到溺水了才知道探水路,迷路了才会向人问路。这就如同国家面临危难时,才急忙去制造兵器,被食物塞住喉咙了,才急着挖井取水来喝,虽然快速行动了,但还是来不及了。”

后来,人们就把晏子后面说的这段话,引申为“临渴掘井”这句成语。比喻事到临头才急忙准备应付,但已经来不及了。

【讨论】

(1)鲁昭王认为是什么原因让他失去国家?

(2)晏子为什么不认为鲁昭王可以成为一个贤君?

(3)你自己或亲友曾做过的“临渴掘井”的事情吗?请说一说自己的心得和大

家分享。

【造句练习】

例:我们凡事都应该有备无患,千万不要临渴掘井,措手不及。

例:台风来临了才要治水防灾,这无异是临渴掘井、于事无补。

【相似成语】

渴而穿井;江心补漏;急时抱佛脚;临阵磨枪;临渴穿井;临噎掘井

【课后时间】

成语接龙:

临渴掘井→井( )( )理→理( )( )壮→壮( )( )云→

云( )( )轻→轻( )( )急→急( )( )火

参考答案:

临渴掘井→井(井)(有)理→理(直)(气)壮→壮(志)(凌)云→云(淡)(风)轻→轻(重)(缓)急→急(如)(星)火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侠客行
侠客行
金庸
立即阅读
口述史
口述史
立即阅读
毛主席语录
毛主席语录
毛泽东
立即阅读
资本论
资本论
马克思
立即阅读
流星蝴蝶剑
流星蝴蝶剑
古龙
立即阅读
鹿鼎记
鹿鼎记
金庸
立即阅读
金瓶梅
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立即阅读
白马啸西风
白马啸西风
金庸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