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这条底线,谁碰谁就得付出代价
前两天的文章不知道哪里写的超纲了,发布之后不到一小时就被删了....
但还是想简单聊几句。
首先一点,董女士事件真正刺痛大众的,是她从高中起就绕过了所有公平竞争通道。
当普通家庭的孩子在题海里挣扎时,有人早已铺设好直达名校的轨道。
这种明目张胆的特权操作,正在摧毁千千万万家庭最珍视的"教育改变命运"信念。
这种破坏是最致命的。
多少父母咬牙背负天价学区房房贷,赌上全家积蓄只为孩子能获得公平的起跑线。
一旦人们发现教育通道被特权者占据,随之崩塌的不仅是房价预期——当北上广深那些老破小失去"学区"光环,土地财政的根基都会动摇。
更可怕的是社会共识的瓦解——如果连教育都不再公平,普通人还有什么奋斗的意义?
这事儿搁古代,就相当于科举作弊,是妥妥的 “踩红线” 行为。
历史早有镜鉴。
从西汉开始,人才上升通道就像被焊死了一样,富的越来越富,穷的世代受穷,社会阶层板结严重。
魏晋时期的世家大族,根基早在西汉就扎下了,东晋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祖上说不定就是汉代朝堂大佬。
皇帝们最怕这种局面,因为他们不怕社会发展慢,就怕底下人抱团,威胁到自己对基层的掌控。
为了打破僵局,皇帝们绞尽脑汁想出察举制、科举制这些上升通道,把资源向所有人开放,避免被世家大族垄断。
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已经相当完善,成了皇帝制衡世家大族的 “杀手锏”,动科举就等于动国本,绝对是重罪。
每次科举信用被破坏,皇帝都得拉几个 “背锅侠” 平息众怒,哪怕人家压根没犯错。
明初的南北榜案中,朱元璋明知南方学子确实更优秀,仍为平息北方民愤处决考官;
清代三大科举舞弊案,无论涉及多高的权贵都严惩不贷。
这些帝王深知,科举制度维系着帝国的根本信用——它必须让寒门相信,那张考卷真能改变命运。
今天的教育公平承载着同样的社会功能。
当特权者不仅吃肉还要吧唧嘴,不仅走捷径还要炫耀时,他们摧毁的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后防线。
从学区房家长到政策制定者,从教育部门到整个社会运行体系,没有人能承受这种信仰崩塌的代价。
那些被献祭在历史耻辱柱上的考官,那些倒在反腐利剑下的官员,本质上都是制度维护自身信用的祭品。
对普通人来说,能不能考上是一回事,但你不能让他们觉得,再怎么拼命努力都是白费。
教育公平这条底线,谁碰谁就得付出代价,从古至今,概莫能外。
来源:大何日拱一卒
本文初摘录于:2025-05-05,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5-05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扁鹊见蔡桓公先秦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 2024-10-19
- 没有高尚品格和信仰,当了医生就是对这个神圣职业的亵渎。患者把人类最为宝贵的生命都交给了这个“神圣的人”,而这个人却对患者的生命不屑一顾 … 医生对病情的过度渲染实... 2024-09-16
-
清华硕士马翔宇吹响了全民反腐的冲锋号——如同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新闻和故事所包围。然而,有些故事,它们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文字所能表达的范畴。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清华... 2024-08-04 -
布林肯访华期间,有一些奇怪的事一直想谈谈,还是本着沉淀一段时间后再来捋,或许能发现更多的东西。布林肯访华期间发生了什么怪事?当时网络出现顶级流量的骑墙公知抛出的“... 2024-05-13
-
最近在视频号直播,谈到美国像苏联一样解体的外七条和内七条,总结起来就是十四条理由。外七条:1. 美国处于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战略防御阶段三战是冷战,冷战是混合战争模式。... 2024-01-27
- 教育公平这条底线,谁碰谁就得付出代价前两天的文章不知道哪里写的超纲了,发布之后不到一小时就被删了....但还是想简单聊几句。首先一点,董女士事件真正刺痛大众的,是她从... 2025-05-05
-
董袭莹“博士速成”,屠呦呦“院士难封”,学术界“劣币驱逐良币”几时休?
董袭莹“博士速成”,屠呦呦“院士难封”,学术界“劣币驱逐良币”几时休?一边,是“博士速成”的董袭莹女士。一边,是“院士难封”的屠呦呦奶奶。两个人都去过大洋彼岸的美... 2025-05-05 - 协和“4+4”事件,不再需要复述太多。“4+4”成员的履历、背景、行为、争议早已在公共视野中反复被浏览。但真正让人情绪炸裂的,不是他们的学历、家庭,也并非违规操作,而是... 2025-05-05
- 现在⾃媒体都说董⼩姐出⽣于京城婆罗⻔或权贵家庭,此说不实,还是不太了解京城阶层分布。其实董⼩姐家庭在北京不过是“类中产”,她的丝滑⼈⽣,不是靠特权,而是靠一种特殊... 2025-05-05
- 尽管离开芦淞市场的批发零售行业已有几年,但我依然习惯三天两头去市场转转看看,在这块地方有我割舍不断的情感,毕竟在此有过我的激情满怀,留下过我的奋斗岁月足迹。中国城...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