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到底是啥样的?听不少人说:很怀念70年代,那时候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好像也没什么烦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们思想单纯,乐于奉献干劲足,关系都很融洽。不过,也有人说,还是算了吧!70年代没啥值得怀念的。现在才是最好的时代!过去生活上困苦,还有一些事情不能说。历史向前发展,70年代终究会被超越。
上面两种观点,分别代表了不同人的看法。每一个年代,都有它独特的记忆。但有一种记忆的载体永远存在,那就是留住了旧时光的老照片,它们是那个时代的见证。下面是笔者搜集的一些70年代老照片,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化风貌,很有代表性。看完这些照片,你会对70年代有新的认识。在此,向伟大的劳动者致敬!向优秀的摄影师致敬!
70年代,山西昔阳县王家坪。社员们扛着农具排着队上工。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良田。
这是70年代人民空军第一批女飞行员,她们完成飞行任务后走下机场。每个人斗志昂扬,英姿飒爽。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1974年,泼水节上,傣族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小伙子身背象脚鼓击鼓伴舞。
1974年,在第七届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在羽毛球比赛中获得五个第一名、三个第二名、两个第三名。运动健儿们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70年代,在野外一处练兵场上,停着十几辆坦克。战士与民兵们在训练间隙,围坐在一起学习。
1975年,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科学考察分队,正在对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地质、气象、高山生理与测量方面的考察研究。
1976年,广大贫下中农和干部,热烈欢迎辽宁朝阳农学院毕业生回乡当农民。这些毕业生的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建设家乡做出了贡献。
朝阳农学院牧医系毕业生杨淑华,毕业回乡后当上了饲养员,受到群众的赞扬。她对建设家乡充满了信心。
1974年,西沙海战上“拼刺刀”的场面。我389舰战士正在投放深水炸弹,巨大的爆炸,激起数十米高水花,敌军10号舰被炸毁。
70年代,南京长江大桥雄姿,当时桥上的汽车不是很多。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于1968年,大桥的建成是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1974年,中国人民空军四架战机,正巡航在西沙群岛上空。机翼之下,祖国的万里海疆是如此的壮美!
1975年5月28日,江南造船厂两艘万吨巨轮“长虹号”和“长宁号”同时下水。人们敲锣打鼓,庆祝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70年代,黑龙江大庆油田工人家属业余演出队进京演出。舞台上,她们表演大方,节目更是引人入胜,台下喝彩声不断。
70年代,能在工厂里当工人,会让很多人羡慕不已。有工资,生活有保障,社会地位高。这是当时大连机床厂的车间,工人们正在一丝不苟地忙碌着。
70年代,民兵们在在冰天雪地里巡逻执勤。他们看着杂志上刊登的优秀民兵,心中充满了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精神能战胜严寒。
1974年,爱国十三队科学研究小组,正在试验田里观察红薯生长情况。农业大学办到农村,推动了群众性的科学种田。
1974年,广交会现场人山人海。这是我国创办的最大规模的国际商业交流活动,规模宏大影响深远。至今已举办了137届。(注:介绍应该有误,看服装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后了)
70年代,在北京一次庆祝活动上,中外小朋友站在一起合唱歌曲。欢快的歌声飘荡在广场上,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纯真。
70年代,空军文艺工作者,来到上海佘山岛慰问演出。上海第一哨所佘山岛,素有“上海的海上屏风”之称。
1976年,兰州部队热情接待大学和中学师生来到农场学军、学农。在田间地头大家齐聚一堂,认真读报学习。
70年代,丰收季节,在生产队的打麦场上,社员们正在打麦收拾粮食。麦场边上,挂着红色的条幅。这样壮观的劳动场面,现在见不到了。
1976年,上海港新建的杂货深水码头,一派繁忙景象。码头上堆放着数不清的货物,大型货船停靠在码头边上。
1976年,一名水族女拖拉机手,正在给拖拉机加水。女子也是劳动能手,她们不怕苦不怕累,女子能顶半边天。
上世纪70年代,民兵们正在训练场上练习刺杀本领。在他们身后矗立的牌子上,写着“农业学大寨”五个大字。
70年代,从宝鸡到汉中的一条公路,经过改建后的公路焕然一新,出行变得更方便了。
1971年,黑龙江大庆炼油厂。厂区规模不小,巨大的储油罐一座挨着一座,非常壮观。70年代,东北地区的工业状况可以用“辉煌”二字来形容。
70年代,人们买东西都要去供销社。供销社里商品种类齐全,人们可以凭票买到生活中所需的所有商品。
70年代,工厂人光荣退休时的情景,工友们敲锣打鼓热情欢送。这样的场面,现在是很难见到了。
70年代,还没有高铁。人们出远门除了坐汽车,再就是坐火车。不过坐的是这种老式的绿皮火车。那时候的火车开得很慢,晃晃悠悠好久才能到达目的地。
70年代,几名村干部们跳进河水里,搬运清理石头,起到了良好的带头表率作用。
70年代,南京街头,一位母亲正送自己的孩子归队。孩子是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就要离开母亲,他显得有些不舍,不敢看母亲的眼睛。
70年代,在一家国营理发店里,一个小朋友正坐在白色理发椅上理发。当时,在国营理发店当理发师,也是让人羡慕的职业。
70年代,北京郊区,几名搬运工坐在货车车斗里。虽然工作辛苦,但他们的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让人羡慕。
结束语:回看这些70年代的老照片,每一张都让人记忆犹新,勾起久远的回忆。很多人说怀念过往,怀念70年代。笔者认为,与其说是怀念70年代,还不如说是怀念过往的青春岁月。这种感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清晰!
来源:历史图馆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做事不能妇人之仁,看张居正的“问路斩樵”,学名相如何对待小人
妇人之仁,很多时候是缺乏理性、果断,甚至是非不分的贬义词,人做事切忌妇人之仁,优柔寡断只会断送良机,该出手时就出手,否则吃亏的就只... - 作者:牧云小仙女 来源:知乎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在外混得再好、再风光,只要回到农村老家,就得按规矩来。在父母、长辈和亲戚邻居面前...
- 名士风流,是魏晋时代的永恒标签。这一时期历史变幻纷繁,但登场的人物又是非凡卓越。士族争相炫耀奢侈,官僚名士醉心于清谈。置身其间的士...
-
梁漱溟是20世纪中国文化思想界的一位名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50年1月,他接受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邀请来到北京,成为全国政协的一名委员。1953年9月,在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
- “不义而强其毙必速”是个常用词语,意思是:靠着不义手段强盛的,他的灭亡也会很快。语出《左传》之昭公元年。此短语与同出《左传》的“多行不义必自毙”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
孟珙是南宋著名将领,字璞玉,号无庵居士,随州枣阳人,祖籍绛州。孟珙出生在武将世家,北宋被金国所灭之后,孟家祖上从山西绛州投奔岳飞的...
-
30年前每周二电视没信号,却显示彩色圆形图案,背后竟然藏了这么多秘密
说起80、90后的回忆杀,一定少不了这张“奇怪的图像”,是不是感觉很亲切?有没有回想起小时候和家人,争抢电视遥控器呢?在那个网络还不是... -
游族创始人林奇被同事毒杀,骇人细节流出: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
一个上海男人,超有钱。39岁就身家百亿。他上过央视,登过福布斯富豪榜,还是热播剧《三体》的出品人。结果,谁也没想到。他一个下属,处心积虑想害死他。买了100多份毒药,长... - 你以为等着美国就会自爆?昨天写了美国大选,我看有朋友留言说:美国谁当选总统对我们没有影响,我们只需要关起门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自己强才是王道。呵呵,你以为现...
-
家族有多少钱是小问题,毕竟家里的钱永远也花不完。家族的政治地位是大问题,毕竟有的东西只能通过政治地位保住。古罗马有钱的人倾向于和元老院搞好关系,《红楼梦》里面,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