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造反:“窝里斗”都很在行

繁体

农民造反:“窝里斗”都很在行

1922年,未被破坏的绝美天龙山佛像、与文无关

很多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往往不是栽在大江大浪上,而是翻船于窝里斗和自相残杀的小阴沟。历代众多农民起义中,有近二十位领袖死于谋杀或者行刺,从而导致起义失败。

历朝历代,几乎鲜有农民造反能够始终如一,精诚团结,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而内讧似乎成了规律,始终伴随着他们盛衰兴亡的历程。许多时候,这种品行决定着农民战争的胜负以及大伙儿的命运。

中国人向来有“窝里斗”的老传统,规模之大,糟蹋人才之残酷为世之少见。人们往往简单地把它归为民族的劣根性,没错,这又似乎正是一些国人的原罪。

01

讲到这里,又要提到陈胜、吴广。

作为统领者,如果没有识人之明,驭人之术,就很难驾驭如此庞大而迅速崛起的军队,而且参与各种派别,各种人物就会为着各自的利益,耍阴谋、弄诡计,结果明争暗斗就会与起义相伴始终。这种秉性不是他们后天锻炼出来的,而是长在他们骨子里的。

做了张楚王的陈胜,在富贵权势面前,不复“苟富贵,勿相忘”。先是杀了来探视自己的儿时伙伴,继之用人不专,偏听滥杀,部众离心。不久,周文败于秦悍将章邯之手,秦军势如破竹,一路东进,逼近陈留。无将可用的陈胜一路溃逃,终在下城父(今安徽涡阳东南)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所杀。建国号张楚的陈胜,在势力迅速扩大,没有思想和组织准备,也没有才干和能力准备的情况下,很快在群雄角逐中被湮没,就是必然的结局。

很遗憾,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后的下场竟是被螃蟹夹死了。

02

楚汉五年帝位之争(公元前207至前202年),以项羽为首的江淮义军和以刘邦为首的山东苏北义军发生了内讧。因为以暴力持勇斗狠,在消灭共同的敌人——秦王朝之后,涉及权力的重新分配。这个时候,他们哥俩不是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讨论协商,寻找一条合理的解决争端、共同建国的道路,而是以武力为后盾,使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所以,以权势夺取江山社稷,崇尚的是暴力,就是一切农民造反者的最大选择和基本行为准则。

对外如此,对内也是这样,上行下效,动辄以实力、阴谋说话,内讧便成了权利之争的必然规律。

刘邦立国以后,铲除异姓诸王的行为,其实质也是一种内讧。新王权以嫡系为基础,向对王权构成威胁的非嫡系势力的宣战和清洗,就是韩信、英布、彭越等一代英才最后死于非命的真正原因。

03

明末李自成大军进入北京,仅仅49天就屁滚尿流,仓惶退出北京,一溃千里。说穿了也是变由内讧而致,其祸根是从错杀李岩时埋下的。李岩虽不是李自成心腹,但是对李自成事业有大功的远见卓识者。

当年,李自成大军进入河南后,他有著名的“四劝”:

一劝除暴安良,招贤纳士,收拾民心;

二劝宣传教育大众,开展舆论战;

三劝整顿军纪,秋毫无犯,惩治贪官污吏,安抚百姓;

四劝身体力行,仗义疏财,以家财拯济灾民。

这“四劝”为河南民心所向,以至河南百姓是奔着李岩去投奔李自成的。李岩平时深谋远虑,不贪财势,特行卓立,遂为贪腐的新贵牛金星等嫉恨。

史书载:

“李岩者,故劝自成以不杀收人心者也。及陷京师,保护懿安皇后,令自尽。又独于士大夫无所考掠,金星等大忌之。定州之败(公元1644年4月25日大军退出北京,再败于真定,三败于定州),河南州县多反正,自成招诸将议,岩请率兵往。金星阴告自成曰:‘岩雄武有大略,非能久人下 者’。河南,岩故乡,假以大兵,必不可制,十八子之谶得非岩乎者(当时迷信预言的谶语,‘十八子’李姓公子也,当得天下。这就是李自成猜忌李岩,必欲杀之的原因)?”

“因谮其欲反。自成令金星与岩饮,杀之。群贼解体”。

——《明史·李自成传》

李岩之死,决定了李自成大军最后的命运。

因为河南民众是奔着李岩来参加起义的,现在李岩死了,宋献策出走,刘宗敏留居河南,郝摇旗离队,大军一哄而散。杀害李岩这样杰出的人物,一位对起义造反作过重大贡献并可能作出更大贡献的人才,竟被自己的同伴摧残了。其实质是起义军内部,两种思想文化势力的内讧。原始造反派和极端利己者,以暴力剥夺了远见派的发言权,封杀了他们正确建议的同时,也为自己的事业准备了棺材。

04

捻军中的叛变投敌事件不断发生,与其他农民起义武装相比,是颇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例如:六安、霍丘和凤阳府县两城,均因有叛徒内应而相继丢失;当僧格林沁军进攻雉河集时,竟有一批捻首率部投降,使捻军的力量大为削弱,淮北地区很快被清军占领;捻军主要首领张乐行、任化邦均死于叛徒之手。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捻军的成分比较复杂,为数不少的游民无产者不断涌进队伍中来,甚至一些中小地主也“纠众而捻”。这些没有多少政治主张的人在清军剿抚兼施下,很容易被收买。

另一方面,主要首领张乐行本人就曾受过清朝官方“招安”,虽然后来坚持斗争到底,但由于本身的污点,必然影响其理直气壮地与投降倾向作斗争。

还有就是一些主要首领用人不当,不懂得纯洁和巩固部队内部的重要性。

历代起义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不是主要取决于领导人的私德,而是要看他的政治能力,而政治能力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是选才的眼力,另一个是制度的创新力。必须善于用人选将,擦亮眼睛,随时注意清除混入革命队伍中的“蛀虫”。当然,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是很难做到的。

05

这些血淋淋的事件,再三祭出“窝里斗”这个中式政治语言的丰富内涵。

说到底,农民造反所依仗的不是先进的思想文化、远见卓识、谋略雄才和起义中必需的物质条件,以及创造这些物质的科学技术,而是依仗原始暴力。崇尚暴力的丛林规则,所以对内对外,涉及权利之争或遇到思想观点分歧,往往也侧重以暴力来最终解决问题。流血的内讧便成了造反由胜到衰,最终失败和变质的内因。

06

南宋初年,在东起岳阳,西到枝江,北达公安,南至长沙的广阔大地上,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钟相、杨么起义。

宋高宗多次派出官军去征讨平息,基本上是无功而返。几攻不下,原因在于起义军能够“春夏则耕耘,秋冬水落,则收粮于湖寨,载老小于泊中,而尽驱其众四出作战,官军陆攻则入湖,水攻则登岸”,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他们有两个“撒手锏”:

一是实行兵农相兼的预备役制度,可以花小成本,办大事情;

二是水上游击战玩得如炉火纯青。钟相、杨么的这种战略战术类似于《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们。的确,施耐庵笔下的原形就是出于这支起义军,并非宋江部队所为。

至于施老夫子故意去“移花接木”,大概是为了小说有看点吧!

后来,朝廷派了岳飞来征剿,这个“民族英雄”杀起同胞来也真是有一套的,一是缩小包围圈,二是派间谍去分解瓦解。

果真,起义军将领陈弢禁不住高官厚禄的引诱而发动了内变,归顺了岳大将军,起义军被瞬间攻破,水上游击队失去了优势,杨么投湖自杀未遂。其部将黄诚为了获得通过招安当大官的机会,竟不顾多年的兄弟情谊,将老领导杨么一刀砍死,割下首级,到岳飞那里表功去了,持续了6年的起义就这样熄火了。

07

可见,人性中是包含野性的。也许,野性是人类的胎记,并且在农民起义军身上,这块胎记显得更突出些。正是这种劣根性难除才使他们内部恶斗不止。

也许,这些农民起义的头领们到了生命的尽头时,因这样那样的失误而悔恨,或因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而羞耻,那么他们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与人斗!

来源:亚丘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中华文化和文学常识大全

    一:文学常识 一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三国:魏、蜀、吴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
  • 商鞅强秦为何反成过街老鼠?看了《商君书》才发现:这坏人死晚了

    商鞅强秦为何反成过街老鼠?看了《商君书》才发现:这坏人死晚了

    都知道秦是我国最早一个一统大王朝,然而这个王朝的创造者不是一个人,它是经过了几代秦王的不断努力,才有了后来的强大和规模的。而且我们也会发现,每一代强盛的秦王,必有...
  • 伪史之镜:高中女生10年编造100万字古俄史,仅次于亚里士多德!

    她是一名普通的中国高中肄业生,却在维基百科上创造了一段“史诗”。凭借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超凡的写作能力,她写下了超过百万字的古俄罗斯历史,进行过4800多次修改,覆盖...
  • 杜看山——聊聊近代“十大灾荒”

    今天开始写一个早就想写的系列,聊聊历史上的灾荒。我们基本上都从长辈口中对灾年的惨状略知一二,灾荒的记忆一代代地深深地刻在中国人的记忆里。这是史书上很少谈的一个话题...
  • 揭露犹太人的真实身份

    今天扒一扒犹太人及犹太复国主义的本来面目,他们是可萨突厥人,他们有个千年复国梦。本文分五部分:一、犹太编造伪史二、犹太是可萨突厥人三、可萨汗国的起源及崛起四、可萨...
  • “西方伪史论”为何如此流行?

    “西方伪史论”为何如此流行?

    作者观点:西方伪史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想要利用它的人。这两年,“西方伪史论”格外流行,尤其是年轻人当中,笃信这个说法的人比例相当高。西方伪史论其实并非当代中国年轻...
  • 亲历者说:基辛格是这样理解中国的

    亲历者说:基辛格是这样理解中国的

    当地时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在基辛格身上,一直有很多标签——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者、深刻影响二战...
  • 抗美援朝时,战犯吴绍周提出2条妙计对付美军,毛主席:提前特赦。

    1959年12月,功德林内的战犯们迎来了第一次特赦,包括王耀武、杜聿明、陈长捷、杨伯涛、郑庭笈、邱行湘、宋希濂、曾扩情、周振强、卢浚泉在...
  • 司马氏杀害魏帝:这么忌讳的事情,是怎么被记载下来的

    司马氏杀害魏帝:这么忌讳的事情,是怎么被记载下来的

    在诸多古代皇室中,司马氏一直饱受世人诟病,后人对这个家族的评价,也是贬低远超过褒扬。这不仅是因为西晋末年出现的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更是因为司马昭昔年背负的弑君之嫌...
  • 网友清风渡明月描述贪官是如何被“围猎”的

    来源:知乎作者清风度明月我当过几年鹅城县长,说说我的真实感受吧你以为的贪污,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老板说,局长你得帮我把这事儿办了,局长说好的,但是办这事儿,你得多少...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