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网摘
禅生活
网摘
已阅读 0%

渺渺春江空落晖,行人相顾欲沾衣。楚王宫外千条柳,不遣飞花送客归。

【赏析】

关于春思的诗,自唐宋以来,不少是少女怀春之章,少妇伤春之作,雅士赞春之篇,文人惜春之什。徐祯卿此诗,却都与此无关。说它是思——离思,乡思,归思,似更合拍,题为“春思”,只是说春日所作罢了。

起笔便独辟町畦(按:诗人当时所处现实情景即如此,倒并不是有意标新)。不见“杏花春雨”,不见“燕语莺啼”,即使说是残春吧,也没什么 “落红成阵”、“绿暗红稀”。诗人写的是春江,渺渺悠悠,不知从哪儿流来,也不知往哪儿流去。不但看不见“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看见的却只是落日余晖,斜照水中,好像在动,又好像一丝也没动。色彩呢,既不红,也不白,如此而已。它能引起人一点遐想么,能激起人一丝热情么?

它引起的只是行人漠然中的一丝怅惘,无言中的一腔郁结。不是么,对着这落日余晖,远客征人无不泪下沾衣了。这里的“行人”,指旅居楚地的人,更指诗人自己。春山寂寂,春水悠悠。在这有所感而又无所感之际,作为诗人,不会无所思的。清泪涔涔而下,更是无可避免的了。

“思”的究竟是什么呢?离思,乡思,归思。这渺渺春江,晻晻落日如果只能使人万念皆灰,心情如水,那么,旧楚王宫外的杨柳千丝,绿到天涯,却又能使人回到现实中来。当然,这现实也不会是充满盎然春意的。东风过处,这丝丝缕缕,尽西向飘飞,而诗人的家却在东面,东风的确是“不与人方便”啊!为什么不自西来,让柳絮东扬呢?家乡不也正是春天么,莺飞草长,绿水潮平,总不会像这里的春天,一片山沉水寂的样子。耳边鹧鸪啼鸣,声声“不如归去”,是该棹首东掉,去亲一亲故乡的泥土了。杨柳尽遣送飞花,向西洒落,委地无声,化迹成尘。它全然不晓诗人的心意:应该叮嘱飞花,飘向江南,一路平安地送旅人回家才是。把离乡的抑郁,怀乡的心情,还乡的愿望,一一托之于条条絮舞,泛泛花飞,自然是恸上加恸的了。诗人我的心绪如此,旁的行人的心绪与我又有什么两样?

所以说,这首重在写离思、乡思、归思,看去与“春思”不大关合。但细读全诗,觉得这种思绪正是在异地春天生起。诗人看到的春江正值渺渺悠悠之时,看到的春柳正值向西飘拂之际,在这特定情境下,不会引起什么赏心悦目的感受来的。即使不是此特定情境,看到的是姹紫嫣红,江天如染的画景,而由于羁旅的苦情积郁已久,对此也会产生逆反心理,萌发一片更浓烈的这种思绪的。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中国童话选
中国童话选
立即阅读
毛泽东年谱(四)
毛泽东年谱(四)
立即阅读
毛选第三卷
毛选第三卷
毛泽东
立即阅读
当代冤假错案
当代冤假错案
网络摘录
当代中国重大冤假错案
立即阅读
要闻时评
要闻时评
立即阅读
少年天子
少年天子
凌力
立即阅读
家春秋
家春秋
巴金
立即阅读
季羡林人生智慧
季羡林人生智慧
季羡林
chan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