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网摘
禅生活
网摘
已阅读 0%

彭泽县前风倒吹,三朝休怨峭帆迟。馀霞散绮澄江练,满眼青山小谢诗。

【赏析】

此诗是王士禛康熙二十四年 (1685) 四月从广州北归舟过彭泽之作,时年五十二岁。《渔洋诗话》曾载其事: “江行看晚霞,最是妙境。余尝阻风小孤二日,看晚霞极妍尽态,顿忘留滞之苦。虽舟入告米尽,不恤也。” “小孤” 即小孤山,在长江边,离江西彭泽县甚近。诗题中“江上”,即指小孤山旁的长江,第二首有“小孤山外红霞影”可证。这首诗用清丽隽永的笔调和新颖的手法,描写了在江上看晚霞的妙境,读来情韵盎然,如置身画中。

前两句起势峻峭,但又转折跌宕: “彭泽县前风倒吹,三朝休怨峭帆迟。”对于一个久在外地而乘船归家的旅行者,多想顺风而行,早日到家,然而事有不巧,在行到彭泽县前的小孤山旁时,忽然逆风猛吹,难以前进了,只好停泊下来。“风倒吹”三字,隐然透出诗人心中的焦虑,诗情也在此猛然一顿,显得发唱挺健。然而下一句却忽然一转: 虽然这逆风一连吹了三天,使得高帆 (即 “峭帆”) 大船迟迟难以启行,却休要去抱怨啊!” “休怨”二字,看似诗人在安慰自己,但又好像是在劝慰别人,而且从肯定的语气中看,还仿佛有一种自得之意哩。这真是出人意外的一笔! 在这一顿一转中,诗情起伏曲折,步步紧逼而下,人们不禁要想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就为后两句的出现,作了极为有力而又自然的衬垫。

于是,我们在渴望知道底蕴的心情中,惊喜而又满意地看到了这样的美景: “馀霞散绮澄江练,满眼青山小谢诗。”到了傍晚,从长江上看去,空中的彩霞好像美丽的锦缎,江水宛如一条洁白的绢; 再看那两岸一座座青山,苍翠欲滴,清秀可爱,就像谢朓的一首首清新美丽的山水诗。两句中,五彩的云霞,洁白的江水,葱绿的青山,组成了一幅多么醉人的画图! 面对这种美景,有谁不想留连呢?难怪诗人要“休怨峭帆迟”了。而且,对于那倒吹的风,倒要生出感激之意,不然,顺风疾驶而去,那就简直要与这美景失之交臂,而遗憾不迭了。在短短四句诗中,诗人倾注了充沛的激情,在对山水的深入的观照中,把起伏变化的心情,迷人的美景,交织融会在一起,叫人激赏不已,品味不尽。

这首诗以清新淡远的笔墨,为江中晚霞和两岸青山的风采气韵传神阿堵,显得风神跌宕。不仅如此,在手法上以诗比景,也新颖而贴切。“小谢”,即南朝齐诗人谢朓 (464—499),他以写清新流丽的山水诗而著名,因为生在南朝宋诗人谢灵运(385—433)之后,故称“小谢”。在诗歌中把谢脁与山水联系起来,在唐代就不乏其例,如张子容《赠司勋萧郎中》: “江山清谢脁,花木媚丘迟。”李白 《题东溪公幽居》: “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陆龟蒙《怀宛陵旧游》: “谢脁青山李白楼。”等等。但这首诗说“满眼青山小谢诗”,明白地以他的著名的山水诗来比满目青山,就更加直接,能够唤起更为具体生动的印象,而引起更多的联想。并且,“馀霞散绮澄江练”一句,就是直接从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名句“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中变化而来的,驱遣自如,运化无迹。三、四两句结合得紧密而又自然,使全诗浑然一体,意脉流贯,而又情致高远。吴调公先生在《论王渔洋的神韵说与创作个性》中说:“与其说他的神韵说引导了他的七绝诗,不如说,如果没有这些诗,他的神韵说将难以得到丰富和充实。”(见《古典文论与审美鉴赏》一书)的确,仔细读了这首清新隽永、风韵绵绵的七绝,我们会对王士禛的神韵说有更深的理解。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中国童话选
中国童话选
立即阅读
毛泽东年谱(四)
毛泽东年谱(四)
立即阅读
毛选第三卷
毛选第三卷
毛泽东
立即阅读
当代冤假错案
当代冤假错案
网络摘录
当代中国重大冤假错案
立即阅读
要闻时评
要闻时评
立即阅读
少年天子
少年天子
凌力
立即阅读
家春秋
家春秋
巴金
立即阅读
季羡林人生智慧
季羡林人生智慧
季羡林
chan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