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网摘
禅生活
网摘
已阅读 0%

烟渺渺,碧波远; 白露晞,翠莎晚; 泛绿漪,蒹葭浅; 浦风吹帽寒发短。美人立,江中流,暮雨帆樯江上舟,夕阳帘栊江上楼。舟中采莲红藕香,楼前踏翠芳草愁。芳草愁,西风起; 芙蓉花,落秋水。江白如练月如洗,醉下烟波千万里。

【鉴赏】

这是一首怀人的诗。怀人者为第七句“浦风吹帽寒发短”所显示的形象,也即作者自己。被怀者为第八、九两句立于江中的“美人”。何景明在他的长篇歌行《明月篇》的序言中,说汉魏古诗“义关君臣朋友,辞必托诸夫妇”,对这种象征写法心仪之极。本篇显然用的就是这种写法。可知“美人”乃指他的朋友,全诗所表现的乃是何景明对友人的怀念与关心。

首六句写被“浦风”所“吹”而感到“寒”冷,因寒冷而怀疑“发短”的诗人的眼中之景。“烟渺渺,碧波远”从大处落笔,写远望。这两句创造出一个深远、苍茫的意境,而在深远之下使人感到一丝隐隐的惆怅,苍茫之中使人感到一缕淡淡的凄凉。“白露晞,翠莎晚;泛绿漪,蒹葭浅”从细处着手,写近看。前两句承上而来,进一步渲染首两句隐约透露出来的那种淡淡的感伤之意:白露既干,则其光泽全失;翠莎已晚,则其风采难睹。美好的事物非复往日的神韵,诗人之惆怅、凄伤,不待明言。后两句不但以绿漪乱泛、蒹葭低伏的客观之景反射出诗人心绪的烦乱与沉重,而且关合一个“风”字,为下句的“寒”字作了注脚。

以上六句围绕“浦风吹帽寒发短”这一中心句,一方面由远而近,一步步地展现诗人所处的环境,一方面由浅而深,一层层地揭示诗人此时的心境,最后清晰地把诗人的整体形象推到了读者面前。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个悬念:诗人何以冒着寒冷独立浦边?他是为了什么在惆怅?在感伤?在烦乱?在沉重?这一悬念,或者说蓄势,非常自然地逼出了“美人立,江中流”两句,使人顿时明白诗人惆怅、感伤、烦乱、沉重之所系。全诗至此,陡然一转。如果说前九句是实写诗人独立浦边远望“美人”时的情景的话,那么“暮雨”以下八句就是虚写“美人”的种种活动,也即“美人”既不可见,诗人由此而产生的种种联想。

“暮雨帆樯江上舟,夕阳帘栊江上楼”,纯以名词性词组出之,六个词组六个意象,三个意象一幅画面,两幅画面迭现出“美人”两个主要的活动场所。“舟中采莲红藕香”承“暮雨帆樯江上舟”、“楼前踏翠芳草愁”承“夕阳帘栊江上楼”,在两幅画面中加入“美人”的身影,则“美人”之可爱,诗人之柔情,尽在其中,与前面诗人独立浦边时的黯淡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显然是诗人对往事的回忆,眼前不见“美人”的惆怅,希望在甜蜜温馨的追想中得到宽慰。然而,意识的流动不只是把他引向往日的甜蜜,而且也把他拽向痛苦的猜测:“芳草愁,西风起;芙蓉花,落秋水。” “美人”之所以不得见,是不是已经被残酷的“西风”打入“秋水”中了呢?首六句所写诗人心情的烦乱、沉重,在这里得到了呼应。

但诗人对这个问题不能回答,或者不愿回答。为了解脱,他将思绪收了回来,转向眼前的江水,以“江白如练月如洗,醉下烟波千万里”轻轻宕了开去,把一幅空白画面、一种空灵意境留给了读者。这样的结尾,以吞为吐,虽然含蓄,但最末一句洒脱高昂、突然振起,与全诗的情调殊不相称,所以沈德潜说:“一本节去末二语,更有余韵。”不过,综观全诗,词彩俊逸,寄意遥深,是充分体现了“信阳诗以秀朗胜”(沈德潜语)的艺术特色的。

被何景明如此关切的友人是谁呢?会不会是李梦阳?据《明史》本传,何景明与李梦阳的关系一度曾经非常亲密,以至 “李梦阳下狱,众莫敢为直,景明上书吏部尚书杨一清救之。”何景明有一首《得献吉江西书》,以李白比李梦阳,自比杜甫,表达了 “他年淮水能相傍,桐柏山中共结庐” 的愿望,更能证明二人的关系不同一般。那么,本诗会不会是有感于李梦阳下狱而作,所谓“芙蓉花,落秋水”?沈德潜《明诗别裁集》选录此诗之后,有一评语: “美人娟娟隔秋水,风度似之。”“美人娟娟隔秋水”系杜甫《寄韩谏议》诗中之句。《寄韩谏议》一诗是以“美人”喻韩谏议,主旨在于劝勉韩谏议复出,“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结尾两句揭示了这一主旨。沈德潜说何景明此诗“风度似之”,当是既指采用“以美人喻君子” 的手法相似,空灵蕴藉的诗风相似,也是指“焉得置之贡玉堂” 的主旨相似。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历代帝王诗词鉴赏
历代帝王诗词鉴赏
立即阅读
毛与中国抗战
毛与中国抗战
夏燕月
立即阅读
红楼梦诗词赏析
红楼梦诗词赏析
曹雪芹等
立即阅读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立即阅读
古籍序跋集
古籍序跋集
立即阅读
集外集拾遗补编
集外集拾遗补编
立即阅读
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
网络摘录
立即阅读
水浒传
水浒传
施耐庵
四大经典名著之一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