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网摘
禅生活
网摘
已阅读 0%

杏花村前流水斜,杏花村后是侬家。夕阳走马村前后,料是郎来看杏花。

【鉴赏】

黄燮清仿刘、白《竹枝词》作《长水竹枝词》五十三首,多写作者故乡 (浙江海盐县城西长水乡一带) 的山川风物,人民的劳动和爱情生活。这首诗是其中之一,作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是一首爱情诗。

诗的开始是少女的眼前所见: 村庄周围杏树环抱,粉红色的杏花缀满了枝头,绿叶青翠,花叶相映,十分的鲜丽,一条弯弯的小溪从村前悠悠地流过,偶尔一两片花瓣飘落水中,随波荡漾而去。作者曾自注: “城之东南隅,多杏树,号杏花村。”这里正是抓住了这一地方特色,以极为简洁的笔墨将杏花村的景致勾勒了出来。其实,在这幅画面里,作者还留下一个逗引读者遐想的空间,使其仿佛看到了一位双手绞着衣角,或低头沉思,或举头眺望的少女踽踽独行在杏树掩映的小溪边。

走着走着,少女又不由地透过密密丛丛的杏树向村后看了看。她的家就在村子的后头,院子里也像这村前一样,盛开着杏花。……夕阳渐渐西下,村边的路上,有个英俊的少年正骑着马兴致勃勃地向溪边的杏林走来,呵,那不正是他吗! 少女禁不住心旌摇曳起来。她知道是心上人又来看杏花了。“村前后” 即村周围。少年“走马村前后”是要来看杏花,但是这只是一种借口,其目的是要到村后会见心爱的人。就少女来说,她当然知道少年的心意,但是初恋的羞怯使她不好意思明说,所以故作猜想,以掩饰内心的激动和羞涩。“料”一词用得很妙。料者,估计,料想也。它所产生的猜测、不肯定与少女对少年明确的称呼——“郎”相对照,表明了少女的聪明与狡狯。整个结句也显得既像是少女的内心独白,又像是她的低声自语。

这首诗以写景起兴,生动地表现了少女盼望同少年相会的心情。全诗形式近似七绝,情调却绝似民歌。杏花村、杏花、村前、村后组织在一起,不但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而且所形成的音调重沓的效果更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富有更浓郁的民歌风味。但是,在内容上,这首诗和民歌又有很大的区别。民歌特别是表现男女恋情的情歌在感情的表达上,一般都是直率而大胆的,这首诗却含思婉转,蕴藉风流,给人们留下了隽永深长的意味。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历代帝王诗词鉴赏
历代帝王诗词鉴赏
立即阅读
毛与中国抗战
毛与中国抗战
夏燕月
立即阅读
红楼梦诗词赏析
红楼梦诗词赏析
曹雪芹等
立即阅读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立即阅读
古籍序跋集
古籍序跋集
立即阅读
集外集拾遗补编
集外集拾遗补编
立即阅读
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
网络摘录
立即阅读
水浒传
水浒传
施耐庵
四大经典名著之一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