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网摘
禅生活
网摘
已阅读 0%

枫桥秋水绿无涯,枫叶满树红于花。万里之行才十里,阖闾城尚堪指。游子樽前泪湿衣,离心已逐片帆飞。酒酣忘却身为客,意欲元同送者归。

【鉴赏】

诗人是在金秋时节与号称人间天堂的苏州城,以及亲朋好友话别的。

素有“东方威尼斯”之誉的苏州,河道纵横,舟楫穿梭;虹桥飞架,四处可见。枫桥位于苏州城外,因为一首抒写羁旅之愁的《枫桥夜泊》(张继),早已名闻天下,成为牵愁引恨的名胜。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点明送别的地点——枫桥,时序——秋季,与题目相照应。同时对周围景色一并加以描写,着重选取两个意象——秋水和枫叶。秋天里的苏州古渡,绿水荡漾,水天一色,无边无涯,灼灼枫叶,火红灿烂,胜似二月春花。“枫叶满树红于花。”显见是借鉴杜牧《山行》的诗趣。此处呈现给读者的画面,色彩十分浓艳且反差特大,“大红大绿”无疑给人以感观上的刺激,加深印象。同时,明亮浓烈的色调又使环境气氛显得更加凝重、沉稳。字面上这两句诗并未道破“别”字,但枫叶的出现已让人不禁要产生某种联想。枫树常被当作抒写别情、寄托相思、象征旅愁的事物。唐诗就有“青枫浦上不胜愁”(《春江花月夜》)、“孤舟微月对枫林”(王昌龄)、“南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杜甫)、“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李白)、“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许浑),真是不胜枚举。如果春日送别,不惜折断门前柳,让万千游丝代表离别者纷扰的情愫。那么,枫叶,尤其是秋天红枫那种辉煌的颜色,不也凝结着人们浓浓的情意?本来,分离之恨、漂流之苦已够让人黯然神伤了,又何况是秋风萧瑟、枫叶红了的时候。以秋作为告别的背景场面,使客子凄凉的心怀更染上一丝清清的寒意。姑苏秋色越是绚丽多姿,游子惜别就更见凄恻难舍;朋友情谊愈是诚挚深厚,客子心境就更显孤苦空虚。真是一步一回头,一看肠一断!

“万里之行才十里,阖闾城头尚堪指”一句起,开始写告别的情景。“十里”不一定是实数,且具有两重意义。其一,古人有十里长亭相送的习俗,当指送别,其二,“十里”之行与“万里”旅程在空间距离上构成鲜明对比,表明是始别。站在枫桥上抬眼一看,指点间阖闾(即苏州)城仍清晰可辨。“近乡情更怯”(《渡汉江》)表现的是宋之问日夜思念故乡亲人的矛盾心理,按捺不住的是投奔亲人怀抱的无限喜悦。然而诗人的情形却恰恰相反,他是前路漫漫,此一别,悲喜难卜,故土亲朋何时再得相逢?这一切,怎不让人情肠百折!“游子樽前泪湿衣,离心已逐片帆飞。”好友饯行按例离不开杯酒相劝,酒未及下肚,却早已是泪湿衣襟。凄楚之间不禁瞟一眼载“我”远行的孤舟,满心离愁亦自追随起伏不定的征帆悠悠然翻飞飘忽起来,让人不得安宁。万里之行诗人才开了一个头,究竟去向何处?飘落何处?虽然,人间没有不散的筵席,纵是千里相送也终有一别,欲借美酒浇愁更不是个好办法,但“闲愁如飞雪,入酒自消融”(陆游),暂时的麻醉总可以让人有片刻的解脱,故曰“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客中作》)。表面看来,“酒酣忘却身为客,意欲元同送者归”,是酒后一时的迷乱,竟忘记了出发,十分荒唐。其实深入曲折地表现出游子是一千个不愿走,一万个不愿走。作者以看似不近人情且颇具喜剧色彩的可笑举动来刻画内在情感,表现人之常情,实在称得上是神来妙笔。试想,清醒后的诗人回想这伤心的一幕,写出如此苦涩的诗句,又该是怎样的心碎!

此诗的特点是善于将笔触深入到游子的内心世界,准确、迅疾地把握住瞬息即逝的复杂情感,着意将离人之苦挖掘,宣泄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末尾带戏剧性的细节描写,可谓“含笑的眼泪”,逼真地再现了当时情景。这是属于诗人自己的独特的心灵感受,因而真实自然,催人泪下。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历代帝王诗词鉴赏
历代帝王诗词鉴赏
立即阅读
毛与中国抗战
毛与中国抗战
夏燕月
立即阅读
红楼梦诗词赏析
红楼梦诗词赏析
曹雪芹等
立即阅读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立即阅读
古籍序跋集
古籍序跋集
立即阅读
集外集拾遗补编
集外集拾遗补编
立即阅读
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
网络摘录
立即阅读
水浒传
水浒传
施耐庵
四大经典名著之一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