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网摘
禅生活
网摘
已阅读 0%

蝗去还复来,飞飞十日不得息。青天无风亦簸扬,赤地有土皆涌溢。山间晓夕相招呼,白发黄头缀行出。拼将妇子死前身,夺取螣螟口中食。长竿缚衣五色新,蝗落如山不畏人。但觉齿牙挟急雨,空悲禾稼失连云。东家田多西家少,打扑不如东家早; 岂知灾至两难凭,高原且尽油油草。传闻北飞将入海,形势苍皇那可待? 又闻吴楚沴气同,常恐东道由此通。蝗乎蝗乎且莫殚我谷!告尔善地栖尔族:一为催科大吏堂,一为长安贵人屋!

【鉴赏】

康熙三十年,山东淄博地区发生特大蝗灾,赵执信的家乡两度被蝗虫侵扰。第一次在夏至第二天,蝗虫仅仅过境,为害不重;第二次在秋天,蝗虫把庄稼与野草一并吃光,造成严重灾害。时诗人三十岁,罢职在家,目睹这两次蝗虫入侵的经过,写了《纪蝗》、《后纪蝗》两首七古,这里选析《后纪蝗》。

首句“蝗去还复来”,即指夏至蝗虫过后,第二次又复入侵。“飞飞”句言蝗虫之多,入侵时间之久。“青天”“赤地”,说入侵空间之大,天空簸扬,地上涌溢——像糠粃在天空飘飞,像泉水从地上涌出。这入手四句为一层,极写蝗来气势之大,恍如风至潮来。蝗虫本非从土中冒出,诗人却说“有土皆涌溢”,仿佛是地下涌出来的水一般,给人一种变生顷刻、无地可避的恐怖感。

以下八句,写农民与蝗虫搏斗、虫口夺粮的悲壮场面,是诗的第二层。山间农民,彼此招呼,共同行动,连老人、孩子都出动了;而且自发地组成队伍,缀行而出,拼上性命,去驱打蝗虫。庄稼一旦被吃光,人也得饿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和虫相拼。这就是“拼将妇子死前身,夺取螣螟口中食”所写的驱蝗者的心态。之所以说这场面“悲壮”,就在于这是一场生死搏斗。你看:“长竿缚衣五色新,蝗落如山不畏人。但觉齿牙挟急雨,空悲禾稼失连云。”人蝗之战的结果是“禾稼失连云”——大片茂密如云的庄稼,顷刻间被吞噬殆尽,农民彻底失败了。他们驱蝗的办法非常原始,把彩色的衣服缚在长竿之上去恐吓、抽打飞来的蝗虫,蝗虫却毫不在意,像泰山般直压下来。只听见牙齿咀嚼庄稼发出急雨般的声音,庄稼顷刻消失。在打蝗战斗中,有的行动快,有的行动慢,但结果都一样:庄稼与绿油油的野草同归于尽。诗用“如山”形容蝗虫下落,不仅表现出蝗虫数量之多,而且有一种重量感,压力感,仿佛山压下来天地一片漆黑,极具力量。写蝗虫咀嚼庄稼,用“齿牙挟急雨”来形容,不止声音酷肖,且使人产生风狂雨骤、天昏地暗的感觉;“挟”字犹见锤炼功夫。试将“挟急雨”改为“如急雨”,一字之差,精警、平庸,判若泾渭。因为,“如急雨”只是单纯形容其声似急雨骤至,“挟急雨”则有声势。有力量的“急雨”,也被虫口“挟”之而来,那虫口便有雷霆万钧之力,足以摧毁一切,席卷万物了。这一层八句写驱蝗正面,是全诗的高潮、一篇之警策。

“传闻”以下四句,为诗的第四层,诗情由一地扩展到海滨、吴楚,开拓了诗境。诗人关心的不只是家乡一隅,他由此及彼,推己及人,担心蝗灾扩展到更广大的地区。正像杜甫由自己的茅屋想到天下寒士之居一样,诗境至此升华。

结尾四句,忽如水穷云起,翻出天外奇想,诗人向蝗虫说话了。他请蝗虫不要吃尽这里的谷物,指引它们到最好的栖息之地:一是“催科大吏堂”,一是“长安贵人屋”!这个结尾,表现了诗人目击蝗灾后最沉痛、愤激的心底波澜,有摇山撼岳的力量。蝗虫本是自然灾害,不是“大吏”“贵人”招引来的; 但诗人这样说,又是情所必至、理所当然。他说的话,代表了所有受灾农民的心情。试想: “催科大吏堂” “长安贵人屋”住的是一些什么人? “催科大吏”是催逼租税征徭的大官,“长安”指代首都北京,那里住的都是搜括民脂民膏的高层统治者。这些人食人而肥,是遭得起灾的主儿,农民却没有这种承受力。诗人建议蝗虫,到那些人家去安家落户,让他们也尝尝滋味,懂得一点民间疾苦,体会一下民瘼民情,岂非顺理成章吗?再说,蝗灾虽不是谁招引来的,但那些“催科大吏”,华屋“贵人”,平日横征暴敛,削弱了农民抗拒天灾的能力; 蝗害一起,这些官吏又不出来采取任何措施,坐视其蔓延扩展,诗人诅咒他们,惟愿蝗虫落到这些人家去,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而且,蝗灾之来,农民在作生死搏斗; 达官贵人则坐在家里,依然灯红酒绿,拥翠偎红; 一旦蝗灾过后,他们照样出来压榨农民,敲骨吸髓。这种人,农民怎不恨之入骨?平素,他们官官相护,农民拿他们无可奈何; 现在出现了人力难以抗拒的天灾,让天灾降临到他们头上,才消心头积恨,这不是“情所必至”的吗?结尾处寥寥数言,痛快淋漓,这是全诗聚光之所在。

赵执信学杜甫、白居易新题乐府,最见功力。杜白乐府,惯在结处安排警句,振起全诗。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尾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白居易《轻肥》的“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红线毯》的“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都在卒章显志,临了奇光忽起,照亮了全诗。赵执信这首 《后纪蝗》,师承杜甫、白居易,形迹宛然。白居易、杜甫这类乐府诗的结构,虽一路蓄势下来,到结尾两句,总是像天外飞来,健思突起,与前文似断似连,不粘有脱,有总结全诗、深化主题、扩大容量的妙用,又有跳荡飞动的艺术特色。赵执信这首《后纪蝗》的结尾,与前文也似乎并不密附,而是在读者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翻起,出人意表,入人心脾。这些地方,都可以见出赵诗学杜、学白而得其神髓。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菜根谭
菜根谭
洪应明
立即阅读
古中山国
古中山国
立即阅读
曾国藩
曾国藩
唐浩明
立即阅读
少年天子
少年天子
凌力
立即阅读
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
金庸
立即阅读
喻世明言
喻世明言
冯梦龙
立即阅读
射雕英雄传
射雕英雄传
金庸
立即阅读
简爱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