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让基层干部带着怨气干活,这样真的好吗?基层干部是干部,也是人!
繁体2月13日,《半月谈》公号发了一篇文章,题目很接地气,《干越多错越多?如何给基层干部更多正向激励》(以下简称《错越多》文),文章内容直面基层现实,没有高高在上,没有装腔作势。
毋庸讳言,现在基层干部一边埋头干活,一边牢骚满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老白认为,当下基层干部牢骚较多,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问责越来越严。《错越多》一文中,引用网友“欣欣欣”留言:只有严管,没有厚爱,让基层干部不敢干,不愿干。干得越多错的越多,大家选择躺平了。
欣欣欣网友反映的问题,基层较为普遍。因为洗碗多摔碗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各个条线部门红头文件安排的工作,最后具体落实都是基层,具体矛盾也是基层承担。
基层情况又错综复杂,基层干部也不是三头六臂,落实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错或不尽如人意之处。客观上,基层干部出错的概率,要比制定文件的上级部门大很多。
但是,由于某些地方的执纪监督部门内部有KPI考核,处理干部越多政绩越突出,甚至越能优先提拔,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问责泛化 ,导致小病大治矫枉过正。
二是待遇一降再降。基层干部当然需要讲奉献,但是,基层干部也是人,也要养家糊口,大多数基层工作工资奖金是家庭收入唯一来源。经济形势不好时,需要共克时艰过紧日子,基层干部都能够理解。
可是这些年,上面有关部门以规范工资福利待遇等名义,不断压减基层干部收入,相较于5年前,整体收入大约降了三分之一,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家庭生活质量。
三是形式主义泛滥。这些年,上面有关部门部署安排的很多务虚工作,占用了基层干部太多时间和精力,而且这些工作都打着“政治正确”旗号,让基层无所适从,譬如已经被叫停的学习强国排名。
好在最近一两年,国家层面为基层减负,形式主义的文山会海大为减少,基层减负成效初现,这种良好态势需要继续保持。
给基层干部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而不是天天带着一肚子怨气干活,十分必要,十分重要。
一个组织,一支队伍,要保持凝聚力战斗力,需要严管,也需要厚爱,只有严管没有厚爱,体会不到组织的温暖,久而久之,人心也会散的。
来源:一般见识
本文初摘录于:2025-02-18,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