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世界都敢动我们?
繁体1
中国人为何总是成为“猎物”?
这个问题在东南亚电信诈骗频发的背景下被反复提起。
想解开这个谜团,就得从历史、经济和文化的深层次来剖析。
先说一个常识: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有钱”。
看看最近上海豪车满街跑的场景,有人甚至当街发钱,像是要昭告天下:中国人不仅有钱,还“不差钱”。
加上国内曾经有砖家说过那句广为流传的“谁家还没个五十万”,简直成了给别人“递刀子”。
但真实情况是,中国人并非天生爱存钱,而是因为贫穷的记忆、对未来的焦虑,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逼得我们得把钱存起来,当作“保命钱”。
这种“有钱又爱存钱”的标签,历史上不仅没帮到我们,反而一次次成为其他民族眼中“肥羊”的佐证。
尤其是在东南亚,华人屡次沦为替罪羊,被欺压甚至ts(注:屠杀),历史的记载触目惊心。
2
封建思维与“弃民”的身份标签
从明朝开始,统治者就对海外华人持敌视态度。
那时候的海禁政策简单粗暴:凡是离开故土的人,就是“弃民”,就是叛徒,别指望朝廷为你出头。
到了清朝,这种思维更是变本加厉。
当时的菲律宾发生了ts华人事件,s了整整两万多人。
你以为清政府会报仇?错!乾隆的态度是:他们是弃民,不值一提。
就这样,这起ts被轻描淡写地翻篇,而西班牙人心安理得地继续做生意,华人也被默认为“好欺负”。
东南亚的f华历史,几乎是一部“被牺牲史”。
荷兰殖民时期的印尼,华人帮荷兰人积累财富,结果本土人不满时,荷兰人一句“都是华人害的”,便将矛头成功转移,ts事件接连不断。
从巴达维亚到1960年代的印尼军事政变,再到1998年的排华暴动,华人始终成了替罪羊。
那些ts的主谋不仅没被惩罚,甚至有人成为了“民族英雄”。
3
国际社会的冷漠与经济利益的博弈
类似的事情不仅发生在东南亚,拉丁美洲、俄罗斯,甚至欧美国家,都有类似的f华事件。
在墨西哥内战期间,300多名华人惨遭ts,清政府居然破天荒派了北洋水师去讨公道。
这是唯一一次官方为海外华人出头,但最终赔偿款却被美国压了下去。
如今的墨西哥,对华商依旧敲骨吸髓。
最近几年,中资企业在墨西哥频频被查封,每次损失以千万计,可即便如此,还是有源源不断的中国商人前赴后继,因为那里还有商机。
这样的“忍辱负重”,让墨西哥人看得明明白白——中国人能忍、能赚、还能被压榨,简直是“完美目标”。
4
根源何在?中国文化与现实选择的双重束缚
中国人的隐忍,忍让,还有与文化基因脱不开关系。
中国有句古话:“小不忍则乱大谋”。
农耕文明的深厚积淀,让中国社会对外部世界始终充满戒备。
历史上的优越感,在一定程度上也固化了我们对外部冲突的应对方式:能忍则忍,得过且过。
可这种被动的态度,带来的却是一次次血淋淋的教训。
沉默不是答案,华人需要更有力的保障
总结历史教训,华人“好欺负”的名声是被一刀刀砍出来的,但它不该继续下去。
中国已经崛起,影响力与日俱增,唯有用强硬的态度和切实的行动,才能保护我们。
我们,不该再成为世界眼中的“肥羊”。
来源:小微之声
本文初摘录于:2025-01-23,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