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
网摘
禅生活网摘
已阅读 0%

文|明憨法师

信仰从仰信开始

一个人来到寺院,见到释迦牟尼佛像、观音菩萨像,见到出家人等,或者听到佛陀、高僧大德的生平事迹,或者听人讲解佛法,心里就仰慕,自然而然就欢喜、感动、恭敬、崇拜。虽然还对佛教的教义不很明白,却对三宝怀着发自内心的清净感,爱敬之心。这是一种仰信。

仰信是走近佛法的第一步,是感性的,是宿世善根的苏醒。但这种信仰是摇摆的,不坚定的,是时有时无的。

理信才是正信

要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领受佛法的甘露妙味,改变自己的人生,我们必须从感性进入理性,从仰信进入理信。

理信就是学习佛法的道理,了达诸法的实相。理信才是正信。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里佛陀问阿难,我说的药师佛的甚深功德,“汝为信不?”阿难就说,佛是实语者,“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佛说的我不能不信。佛陀说你的信是佛对你的加被,你还不是如实的信。你是信佛这个人,信佛所说的话,并不是信佛所说的真理。

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法比信佛更加重要。《大方便佛报恩经》云:“佛以法为师,佛从法生,法是佛母。”法是真理,是规律,诸佛世尊从法化生,没有法就没有佛,也就没有僧。《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云:“大乘经,乃诸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之法身舍利,九界众生之出苦慈航。”

憨师说(29)

锦呈|绘

学佛,就要明理。

要明白三界轮回,犹如火宅。

要诚信我们感受的苦乐是由因果决定的,如是因,如是果。

要懂得尽管我们现在还在轮回中沉浮,在痛苦中挣扎,是地地道道的烦恼众生,但我们本具的佛性从来没有离开过,不增不减;我们的痛苦是可以息灭的,我们可以从痛苦的此岸,走向解脱的彼岸。

要了知息灭痛苦的方法是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修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修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是忏尽业障,广积福慧资粮。

对每个学佛的人来说,最最重要的是要对因果不虚的正见生起绝对的信心。不信因果,无恶不作,学佛无从谈起。对因果法则坚信不疑,就能断恶修善。这样的人,即使智慧一般,没有很高的修行境界,也是一个很不错的修行人。

有了正信,还要正行,要把信、解、行、证结合起来。经过不断修学,就会对释迦牟尼佛、对三宝生起坚定不移、永不退转的信心。

从仰信走向理信,内心就有了智慧,就可以用佛法降伏烦恼,指导生活,培养爱心,就可以做到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我们的信仰就不是迷信,也不会被一些似是而非、冒充佛教的学说与行为所蒙蔽、拐骗。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做任何事情,信心都非常重要。

学佛,信心更为关键。《华严经》上有一句话很有名:“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 信是道之元,功德之母,一切善法的生长、培养、成就都依赖于此。

现在学佛的人多,持之以恒的人少;烧香拜佛的人多,懂佛教教义的人少;对佛教有亲近感的人多,正信正行的人少;浅尝辄止的人多,信解行证的人少。究其原因,还是信心不足,动力不足。

如果信心充足,学佛就有动力,有激情,内心就充满阳光、喜悦与希望,精神上就有强烈的归属感。信心充足,遇到困难,就不会畏惧,走走停停,左顾右盼,而会把困难踩在脚下,当作修行的增上缘。

我们可以反思一下,看看自己的信心怎么样。

信心是否充足,关键看出现违缘的时候,能不能依然对三宝充满坚定不移的信心,能不能用佛法妙药医治生活中的苦难。

信心是打开学佛之门的钥匙,是贯穿整个学佛过程的重要条件。也许你刚开始时信心比较感性,是浅层次的,但也很难得,是往昔积累巨大善根的结果。学佛以后,要勤修戒定慧,广积福慧资粮,不断培养信心,增长信心,用日益坚固的信心为学佛之路保驾护航。

(2020年4月明憨大和尚随缘开示)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小李飞刀
小李飞刀
古龙
立即阅读
毛泽东文集(六)
毛泽东文集(六)
毛泽东
立即阅读
邓小平时代
邓小平时代
(美国)傅高义
立即阅读
中篇小说精选
中篇小说精选
刘醒龙等
立即阅读
飘(英)
飘(英)
玛格丽特·米切尔特
立即阅读
飞狐外传
飞狐外传
金庸
立即阅读
研读学习
研读学习
研读毛主席
立即阅读
毛泽东传(上)
毛泽东传(上)
中央文献研究室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