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
网摘
禅生活网摘
已阅读 0%

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

——《史记·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

说起秦始皇启动的大型工程,前面已经讲过长城,那么这一章就来讲讲秦始皇修建的水利工程、宫殿和陵墓吧。

我在这本书里多次提到过郑国渠。郑国是人名,姓郑,名国。郑国渠则是韩国人郑国提议修建的水利工程。

郑国主持开凿水渠时,秦始皇从蛛丝马迹得知他是韩国的细作,欲处之而后快。后来郑国承认自己是来为害秦国的细作,但同时也分析了这条水渠能给秦国带来的巨大好处。年纪尚小的秦始皇很明事理,他爽快地答应让郑国继续施工,郑国渠也因此得以顺利完工。

当时秦始皇尚未统一天下,韩国眼看秦国日益强大,倍感压力,便挖空心思要削弱秦国的国力。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一个妙计——如果秦国在大型工程上耗尽钱财,不就无力攻打邻国了吗?

于是,韩国偷偷派水工郑国混进秦国,以有助于增加耕地面积为由,向当时还是秦王的秦始皇提议兴修水利。

秦始皇当即采纳了郑国的提议。这项庞大的水利工程引渭水之北的泾水,沿着北边的群山注入东边的洛水,全程长达三百余里。[渭水,即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定西市鸟鼠山。泾水,即泾河,黄河支流渭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洛水,也称北洛河,黄河支流渭河的一级支流,为陕西最长的河流。]

有了郑国渠的滋养,原本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秦国最肥沃的土地。这样的土地在当时被称作“亩钟之田”,一“钟”等于六斛四斗,所以沿岸的土地都是每亩能产六斛四斗米的良田。

秦以富彊,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司马迁在《史记》中如此高度评价郑国渠的作用,几乎快把秦始皇统一天下这件事都归功于郑国渠了。

由此可见,对秦国来说,郑国渠可谓是无价之宝。

第九章 民怨沸腾—从不毛之地到沃野良田

扩展:北方有渭水,东边是产金的铜川,西边是产玉的蓝田,依山傍水,所以选择骊山建陵。

图片来源:清初刻本木版画集《天下名山图》

第九章 民怨沸腾—从不毛之地到沃野良田

扩展:《史记》记载,秦始皇之所以选择此处修建阿房宫是因为他听说周文王在丰建都,武王在镐建都,丰镐之间就是帝王的都城所在,于是选址在渭水南岸的上林苑中。

图片来源:《帝鉴图说》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毛泽东年谱(三)
毛泽东年谱(三)
立即阅读
平平录
平平录
(清)杨芳
立即阅读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等
立即阅读
百年孤独(英\汉)
百年孤独(英\汉)
加西亚·马尔克斯
立即阅读
葬礼之后
葬礼之后
阿加莎·克里斯蒂
立即阅读
鸳鸯刀
鸳鸯刀
金庸
立即阅读
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
林语堂著 宋碧云译
华人必读苏东坡
立即阅读
红楼梦
红楼梦
曹雪芹 高鹗
四大经典名著之一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