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
网摘
禅生活网摘
已阅读 0%

著名的焚书事件发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所谓焚书,就是焚烧诗书的意思。事情的起因是,在一次宫廷宴会上,众人就分封制与郡县制孰优孰劣展开了讨论。在场有人认为分封制更好,将宗室贵族分封至各地,就算发生什么也无法推波助澜,国家灭亡了他们也会跟着灭亡。

听到这些言论,李斯认为不能再放任那些支持分封制的人肆意发言了,这样下去只会引来更多不满的声音。在当时的社会,这些批判君主和政府高官的反政府言论似乎深得民心。在严刑峻法的压迫之下,百姓不能自由表达对现行体制的抗拒,所以批判、讽刺时政的言论总是引得百姓集体拍手叫好。

这样的风气让李斯十分不满。由于李斯此时已经是秦国朝廷的核心人员,在他看来反对秦国朝政就等于反对他。他觉得不能让别人随便诋毁,也不能再纵容这种风气,便建议秦始皇焚烧诗书。

被焚毁的书籍主要是与思想言论有关的,例如《诗经》,儒家以及诸子百家的书等。史书则是只保留了秦国自己编纂的史书,而其余各国的史书都全部焚毁。但所幸医学以及农业方面的实用性书籍得以逃过一劫。

虽然被称作书,但在当时都是制成竹简或木简。竹简、木简价高,因此最后收集到的也并不多。此外,虽说全部烧掉了,实际上朝廷的库存里也只有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只有几册儒家的书。此举更多的是意在限制儒家书籍在民间传播。

但是按照当时的教学方法,主要都是夫子向学生口头传授,书本上的内容反倒是其次的。夫子把学到的知识都记在脑子里了,哪怕书被烧了,只要脑子还在,就能继续向学生传授知识。所以,也有学者认为焚书并没有什么作用。但是,秦始皇就当是为了做做样子,也把有关思想的书都烧掉了。

焚书不仅是对思想的封杀和控制,更是对情感的遏制。除了秦国,其他国家也有对本国历史的记录。赵国有赵国的史书,楚国有楚国的史书。如果不烧毁其他国家编纂的史书,那么其他国家的人就会追忆祖先的事迹,怀念往事。烧掉史书更多的是对感情的控制,而非对思想的控制。秦始皇就是要借此让其他国家的人对秦朝忠心,别再留恋过去。


【陈说】

李斯知道秦始皇唯我独尊。以今比昔,毁谤现在的政治,会令秦始皇赫然大怒。儒家本就对封禅之事议论纷纷,李斯也明白秦始皇瞧不起他们,所以坚信自己的进言会被采纳。

——陈舜臣《中国的历史·第二卷·万里长城》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毛泽东年谱(三)
毛泽东年谱(三)
立即阅读
平平录
平平录
(清)杨芳
立即阅读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等
立即阅读
百年孤独(英\汉)
百年孤独(英\汉)
加西亚·马尔克斯
立即阅读
葬礼之后
葬礼之后
阿加莎·克里斯蒂
立即阅读
鸳鸯刀
鸳鸯刀
金庸
立即阅读
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
林语堂著 宋碧云译
华人必读苏东坡
立即阅读
红楼梦
红楼梦
曹雪芹 高鹗
四大经典名著之一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