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
网摘
禅生活网摘
已阅读 0%

《忆秦娥·娄山关》的写作背景

      我对于《娄山关》这首词作过一番研究,初以为是写一天的事。后来又觉得不对,是在写两次的事,头一阕一次,第二阕一次。我曾在广州文艺座谈会[2]上发表了意见,主张后者(写两次的事),而否定前者(写一天),可是我错了。这是作者[3]告诉我的。一九三五年一月党的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4],胜利了,企图经过川南,渡江北上,进入川西,直取成都,击灭刘湘[5],在川西建立根据地。但是事与愿违,遇到了川军的重重阻力。红军由娄山关一直向西,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叫做“鸡鸣三省”,突然遇到了云南军队的强大阻力,无法前进。中央政治局开了一个会,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出敌不意,打回马枪,这是当年二月。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二三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了。乘胜直追,夜战遵义,又消灭敌军一个师。此役共消灭敌军两个师,重占遵义。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哼词呢?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日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由此看来,我在广州座谈会上所说的一段话,竟是错了。解诗之难,由此可见。

注释

[1]1962年《人民文学》准备在五月号发表毛泽东的词六首,郭沫若应约于5月1日撰写了《喜读毛主席〈词六首〉》一文。5月9日,郭沫若将这篇文章的清样送毛泽东审改。毛泽东阅后将这篇文章中关于《忆秦娥·娄山关》写作背景的一段话全部删去,重新写了本篇的文字。

[2]指1962年2月初在广州召开的诗歌座谈会。

[3]指毛泽东。

[4]过去有一种说法,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9日召开的。后来,经过考证确定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这样,中央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应是在遵义会议召开之前,而不是在遵义会议召开以后。

[5]刘湘(1888—1938),四川大邑人。1933年任国民党军四川“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1934年并任国民党四川省政府主席。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神秘岛
神秘岛
儒勒·凡尔纳
立即阅读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当年明月
立即阅读
鲁迅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
鲁迅
立即阅读
世界名著英文版
世界名著英文版
立即阅读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儒勒·凡尔纳
立即阅读
人物志
人物志
立即阅读
粉饰太平
粉饰太平
当年明月
立即阅读
笈中奇书选
笈中奇书选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