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网摘
禅生活
网摘
已阅读 0%
上页 | 共3页,当前在第1页 | 下页

28

“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以一时的丧失土地换取消灭敌人,然后再收回失去的土地。不在一部分人民中一时打烂坛坛罐罐,就要使全体人民长期打烂坛坛罐罐。”

话说1930年9月23日,毛泽东、朱德在萍乡红1军团总部发布了《进军吉安的命令》,仍然把夺取九江、南昌、长沙、武汉作为大目标,要“先攻下吉安城,使赣西南工农群众势力向下游发展与我们配合并补充大量新兵,扩大红军队伍。”

9月28日,红1、红3军团到达袁州。

此时,毛泽东尚不知中共中央内部又发生了一次重大人事变更。

原来在9月24日,中共中央在共产国际指导下在上海召开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到会中央委员10人,有:向忠发、徐锡根、张金保、罗登贤、周恩来、项英、余茂怀、瞿秋白、李立三、顾顺章;候补委员4人,有:王凤飞、史文彬、周秀珠、罗章龙;中央审查委员和候补审查委员各1人,他们是:阮啸仙,张昆弟;北方局、南方局、长江局、满洲省委、江南省委、青年团、全总党团等代表20人,他们是:贺昌、陈郁、邓发、李维汉、林育英、陈云、王克全、李富春、温裕成、袁炳辉、陆定一、胡均鹤、吴振鹏、聂荣臻、潘问友、邓颖超等;共36人。

由向忠发、周恩来、顾顺章、罗登贤、项英、徐锡根、温裕成7人组成主席团。

瞿秋白、周恩来主持了会议。向忠发作了《中央政治局报告》,周恩来作了《关于传达国际决议的报告》。共产国际代表也发了言。李立三作了检讨。瞿秋白作了《政治讨论的结论》的报告。

9月28日这一天,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政治状况和党的总任务决议案》、《对于中央政治报告的决议》、《组织问题决议案》、《职工运动决议案》等,发出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告民众书》、《致苏联共产党中央贺电》、《致德国共产党贺电》、《告青年团书》、《告同志书》等。会议还宣读了《共产国际远东局的代表给第三次全会的信》。

全会撤销了李立三的宣传部长、中央秘书长职务。

全会补选中央委员7人,有:温裕成、李维汉、陈郁、徐锡根、陆文治、贺昌、邓发;补选候补中央委员8人,有:袁炳辉、陈云、林育英、王克全、朱德、黄平、恽代英、陈潭秋;补选中央审查委员2人,有:宁迪卿、康生。

康生,1898年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大台庄一个张氏大家族,乳名张旺,学名张宗可,字少卿,又叫张叔平,曾用名赵溶、张溶、张耘,1924年入上海大学读书,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五卅”运动时,参加罢工委员会工作,不久任上海总工会干事;1926年任上海大学特支书记,同年冬至1928年,先后任中共上海沪中、闸北、沪西、沪东区委书记、江苏省委委员,期间,参与组织了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的上海工人3次武装起义;1928年下半年,他调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此后,康生进入中共中央高层,主持“中央特科”,负责收集情报、铲除叛徒、营救同志等特种工作。

全会还改选了中央政治局。新当选的政治局委员有:向忠发、项英、周恩来、瞿秋白、李立三、关向应、张国焘;

政治局候补委员有:罗登贤、徐锡根、卢福坦、温裕成、李维汉、顾顺章、毛泽东。

政治局常委有:向忠发、周恩来、瞿秋白。

在共产国际指导下召开的扩大的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竟然由两位从苏联归来的第一次、第二次“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核心领导人瞿秋白、周恩来主持会议,并由他们分别作了报告。而与他们犯有同样性质错误的李立三则作了检讨。会议一方面纠正“立三路线”的错误,而另一方面又一次地确立了周恩来的核心地位,岂不怪哉?

且说在9月29日下午,红1方面军总部下达了30日向吉安前进的命令。

9月29日晚,中共中央长江局代表、长江局军事部负责人周以栗以中央全权代表名义来到红1方面军总指挥部。毛泽东和周以栗原是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老同学。老同学在前线相见,分外高兴。毛泽东热情接待了他。

周以栗带来了上一章已经提到的8月29日《中共中央给长江局并转湘省委、鄂赣前委及行委的信——关于占领长沙的战略与政策的指示》。此时他也不知道中共中央已经召开了六届三中全会,批评和基本纠正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停止了组织全国总暴动和集中红军攻打大城市的计划,还是照本宣科地传达了8月29日的中央指示,要红一方面军返回攻打长沙,在“湘中主要敌力击溃与消灭后,便应掉转主力击溃江西主要敌军,进一步做到占领南昌、九江,使湘赣苏维埃能配合而巩固的向前发展。”

毛泽东为说服周以栗,和他进行了彻夜长谈,详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和红军两次攻打长沙的教训。周以栗也是一位勇于服从真理的人,毛泽东最终以充分的理由说服他接受了自己的意见。

9月30日,红1方面军领导层内不少人都知道了中央来信的精神,于是围绕着维持原议攻打吉安,还是回头去攻打长沙或南昌,又发生了激烈争论。为此,红1方面军总前委在袁州召开会议,再次进行讨论。由于毛泽东事先说服了周以栗,所以周以栗在会议上不仅不再坚持中央的计划,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意见,而且还帮助毛泽东说服了3军团的一些领导人,先不要去打长沙或南昌,而是应该去攻打吉安。

周以栗后来还感慨地称赞毛泽东说:“山沟里有马克思主义。”

袁州会议最后决定:先不回去打长沙,也不马上打南昌,而是继续执行株洲会议的决定,先拿下吉安再说。

吉安是一个被党组织领导的地方武装长期围困的孤城,周围都是根据地,只有少数几个孤立的县城被国民党地方靖卫团占领。红军打下吉安,就可以使周围的根据地连成一片。

袁州会议结束后,红1军团担任主攻任务由袁州、萍乡、攸县等地向吉安方向开进,攻打吉安;红3军团则由萍乡以南向清江方向开进,担任切断赣江交通和阻止敌人增援吉安的任务。

毛泽东和朱德、朱云卿率领方面军总部走到离吉安不远的一个岔路口时,迎面碰上了赣西南特委书记李文林。

原来早在5月份,赣西特委常委李文林作为赣西特委代表到上海参加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接受了李立三的冒险主义路线和方针。他于8月5日回到赣西南,主持召开特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传达了李立三的冒险主义方针,斥责特委书记刘士奇犯了“保守割据观念”的错误,撤销了刘士奇特委书记职务,改组了特委常委,由他自己担任了特委书记。

本传不得不交代一下刘士奇此后的悲惨命运。他被李文林撤销特委书记后,去上海向中共中央报告,被留在中央机关学习和工作。1931年7月,刘士奇奉中央指示到鄂豫皖根据地工作,先后任红4军、红4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军东路游击司令员等职。1932年9月底,红4方面军主力撤出鄂豫皖苏区,张国焘以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名义致信中共皖西北特委书记郭述申,让他与东路游击司令员刘士奇、红27师师长徐海东等组成中共鄂皖工作委员会,由郭述申任书记,统一领导鄂皖边区的斗争。10月2日,中共鄂皖工委将边区红军与地方武装统一改编成红27军,刘士奇任军长,郭述申任政治委员,吴保才任副军长,江求顺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79与第81师,徐海东任79师师长。

据邓建龙在《红27军军长刘士奇被杀真相》一文记载:红27军在11月18日到达鄂东北根据地,找到了鄂豫皖省委。省委没有全面听取中共鄂皖工委和红27军在东线转战经过的汇报,而是听信片面反映,对刘士奇作了错误处理。在1933年初“肃反”中,省委以“在东线转战中丢弃伤员,不顾随军跑反的群众”、“把红27军领到长江边上,要过长江去”、“不想返回苏区”的3项罪名,将刘士奇错定为“改组派”、“反革命”而杀害,时年仅31岁。那么,刘士奇的所谓错误是谁向省委反映的呢?1965年1月,时任25军战史编纂委员会主任的徐海东,竟置1938年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为刘士奇平反昭雪的决定于不顾,在给编委会撰写的一篇回忆史料中罗列了刘士奇的3条“莫须有”罪状。当年鄂豫皖省委正是根据这3条罪状将刘士奇作为“反革命”处决的。由此可以看出,向鄂豫皖省委片面反映刘士奇问题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年曾任红27军79师师长的徐海东。也正是这个原因,在1965年编印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战史(初稿)》第一章第二节中,有关被“肃反扩大化”杀害的师级以上干部中,只字不提被错杀的刘士奇,甚至在2000年播放的《徐海东大将》电视片中,仍然诬称刘士奇在东线转战中一人独享满桌的鸡鸭鱼肉,还有徐海东与之斗争的片段。原中共鄂皖工委书记、红27军政委、原中顾委委员郭述申,在1989年3月4日专门就徐海东诬陷刘士奇的“3条罪状”问题,与红25军战史编委会的同志谈了话,还原了真实的历史。这个谈话后被整理成《郭述申谈红27军的几个问题》,附录于《红25军战史》一书内。郭述申在谈话中还说:“我觉得这几个问题很重要,作为当时红27军的政治委员,我有责任对这几个问题加以说明。”也正因为徐海东顽固坚持对刘士奇的错误看法,当年参加《战史》编写组的同志也看不下去,其中一位老同志听说我是刘士奇家乡的人,于2000年辗转找到我,希望我能替刘士奇写篇文章,将其被害真相公之于世。

再说李文林告诉毛泽东说:

“中央还是要红军去打南昌。”

毛泽东听了,平静地用手指着正在行进的队伍说:

“我们准备去打吉安,你看,队伍已经向吉安出发了。”

李文林也不好再说什么,便说:

“那也只好这样。”

1930年10月2日,红1军团兵抵吉水阜田。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立即阅读
毛泽东自传
毛泽东自传
埃德加·斯诺
立即阅读
美国反对美国
美国反对美国
王沪宁
立即阅读
夜话上甘岭
夜话上甘岭
聂济峰
立即阅读
中华文明史
中华文明史
严文明
立即阅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华上下五千年
墨人
立即阅读
易中天品三国
易中天品三国
易中天
立即阅读
花边文学
花边文学
鲁迅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