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成语叫“雪泥鸿爪”,据说出自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成语词典里,给“爪”的注音是“zhǎo”。
有一种美食,有的地方叫“鸡脚”,更多的地方叫“凤爪”。这个“爪”,一般也读为“zhǎo”。不过,俗语常称此为“鸡爪子”。此处的“爪”,读“zhǎo”就很别扭了,大概基本读作“zhuǎ”。
另外,说到“猫脚”“狗脚”,俗称“猫爪子”“狗爪子”。这个时候,大约都读“zhuǎ”了。
“爪”,同义可以有两个读音,这是现代汉语明显特征的又一体现。
“爪”,先秦古音接近于“zhǎo”。按段玉裁《六书音韵表》,归于古音第二部,与“刀”“高”“尧”“爻”“少”“樂”“到”等同部。
先秦不讲“辅音”的“声母”,只讲“元音”的“韵母”。可知,“爪”与上述诸字,都为现在的“ao”韵。
《诗经·小雅·祈父》:“予王之爪牙”,一定不可能读为“zhuā”的。
还可证明的是,现在仍有“爪”姓,读“zhǎo”。
再有,人们常用的“笊篱”,是“手持捞物之炊具”,“笊”的读音,无疑来自“爪”之“zhǎo”的读音。
《唐韵》《集韵》标注“爪”字为“侧绞切”。当时“zh”“ch”“sh”作为“辅音”还未出现,亦可知在唐宋,“爪”之读音接近于“zhǎo”。
需请注意,唐宋时,“抓”字亦为“侧绞切”,其与“爪”的读音相同。直到《康熙字典》,仍然给“抓”字如此标音。
元代开始至明清,汉语中的“开口音”逐渐增多,“zh”“ch”“sh”作为“辅音”亦逐渐形成。
大约,“抓”读为“zhuā”,即在此时出现。
“爪”,是“抓”的本字,二字有着密切关系,于是,“爪”读为“zhuǎ”也就出现了。
《现代汉语词典》在1655页和1718页,给“爪”字标注了“zhǎo”“zhuǎ”两个读音。注明:“zhuǎ”作为“名词”,用于动物的脚或带有尖甲的脚,多为口语。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有这样一大批人,年轻时怀着火热的革命激情,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离开城市,奔赴农村广阔天地,将自己的青春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回城后又大多被分配到效...
- 据央视新闻消息,2023年11月10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受贿一案,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孙德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
- “轻医美”“渠道”“现金流游戏”……2024年3月,自媒体博主大城(化名)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了自己被疑似传销组织的香港公司Bastion欺骗入局的经历,视频观看量近千万。许多来...
-
中华民族只有彻底清除汉奸文化,真正从精神上站立起来,才会有未来。——谭吉坷德 走进合肥,扑面而来的“李鸿章热”...
-
蒙古国和我国的内蒙古历史上都曾是蒙古的一部分。辛亥革命发生之时,北洋政府在国内反对分裂、维护统一声浪的压力下,与沙俄进行了艰难的外交交涉,最后于1915年与俄、蒙达成...
-
今天跟大家讲一本仅仅只有170页的小书,一本从未出版的回忆录,叫《微虫世界》,这本书写于光绪年间,写好之后,也只是在作者亲朋好友之间传阅。书上署名作者为:张大野,这个...
-
转自知乎,作者知之乌克兰(乌克兰文:УКРА?НА)位于欧洲东部,是欧洲除俄罗斯外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原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是仅次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第三大加...
- 1971年9月13日,中共第二号人物林彪的三叉戟专机突然坠毁在蒙古的温都尔汗,这一事件被史学界称为中国最大的政治谜案。如今40年过去了,“九·一三事件”中仍有许多未解之谜。...
-
李鸿章签《辛丑条约》时,为何不签名字,只“画”了一个古怪的字符
《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十一国外... -
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所处的场合非常陌生,身边还站着许多不认识的人,第一时间肯定会认为自己被绑架或者落入歹徒之手,生死难测。在1978年,一对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