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匈奴并镇守北疆多年的蒙恬被害后,为何司马迁说他是罪有应得

繁体

来源:古代史也挺有趣

蒙恬:不解拚坐死,雄图归竖子在我读正史之前,对蒙恬的认识是很模糊的,大概知道是他率30万大军在北边防匈奴,然后就同扶苏一起被害了,也就这点点地了解,当然,还知道是他发明了毛笔,当然,这是一个传说。

据说他长期镇守边关,那里的兔子毛质地很好,但因为不沾墨,无意中他发现,将毛用碱水浸泡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便推广开来,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制笔业的鼻祖,现在还有一款手写输入的软件,就是以蒙恬命名的。

我是不太相信这个事的,在蒙恬之前,至少从甲骨文算起,书写早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解决这个问题恐怕早已有之,也许,塞北狼多,他改用狼毛作笔可能更可信一些,当然,我非业内人士,瞎猜而已。

威震匈奴并镇守北疆多年的蒙恬被害后,为何司马迁说他是罪有应得

他是战将,但是,如果列一个中国名将排行榜,他肯定不在其列,同样是对阵匈奴,他的名声同卫青和霍去病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在秦统一六国的征战中,也难看到他单独率军建功立业的记载,所以,他就是一个模糊地存在。

但他肯定是有大功傍身的,不然始皇帝不会将如此规模的武装力量交与他来掌控,只是史书对他的战绩没有记述,使后人不太了解他指挥的大战有何过人之处,也不知在他身上,有着何等精彩的故事。

蒙恬,姬姓,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出生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因家世被封将领,曾跟随王贲攻占齐都临淄,后授内史之职,成为秦始皇的心腹大将。

秦统一后,率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并监修长城,在赵高发动沙丘政变后,他与公子扶苏一起,矫诏被害。

蒙恬的家世是很显赫的,司马迁在《史记》中,用了很长的一段话记述了他祖父蒙骜和父亲蒙武为秦国立下的战功,可以说,他们为秦王朝的开疆拓土,立下了不世之功。

而对蒙恬来说,与其祖、父相比,就差得太多了,他没有单独率军征战的记录,这点连二流将领李信都不如,毕竟李信曾单独领一支兵,与王翦一起夹击灭赵;还单独领军20万击楚,尽管被项燕打败。

但是,按照秦国“无功不爵”的制度,他以副将的身份参加了灭齐之战,此时的他还不满30岁,战后拜为内史,也就是首都的市长,成为政治局中的一员,是秦始皇亲信中的亲信。

他最大的功劳就是北击匈奴,秦统一后,他率军30万,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的大片土地,威震匈奴,胡人从此不敢南下牧马,时有“中华第一勇士”之称。

贾谊曾在他著名的《过秦论》中说,“始皇派遣蒙恬北修长城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腰而抱怨。”可见他的勇武和治军的严厉。

在此基础上,秦朝在此设立了九原郡和四十四个县,迁徙了内地大量的民众来此定居和守边,所以,这一地区由于农耕文明的浸透,迅速转为一个农牧业并存的郡县,对这里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为长期抵御匈奴的地犯,他依据秦帝国的国策,并将原来秦、燕、赵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它西起临涣洮,东至辽东,“延袤万馀里”,这就是国人至今引为骄傲的万里长城;如果说秦始皇修长城是决策者,而真正具体的执行者便是蒙恬。

秦始皇想巡游天下,也为了能快速调动兵力,遂修筑从咸阳至今天包头的快速车道,这就是史书中所说的“直道”;这一任务也是交由蒙恬执行,他“堑山堙谷,千八百里。”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这条通道未能完工,但却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但是,随着秦始皇暴死沙丘,一切都发生了巨变,赵高不仅同蒙恬之弟蒙毅有矛盾,对蒙恬也充满了忌惮;而同行的李斯出于私心,认为虽然同蒙恬一起戍边的公子扶苏还不是太子,但按照扶苏当时威望及在皇子的排行上,很有可能即位。

一旦扶苏即位,定会重用蒙恬,在风头上将压过李斯和赵高,于是,在赵高的主谋下,欲立胡亥为二世,二人密不发丧,为绝后患,他们便矫诏“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接诏后,扶苏自杀而亡。

威震匈奴并镇守北疆多年的蒙恬被害后,为何司马迁说他是罪有应得

但蒙恬却多了个心眼,他认定自己无罪,没有立即自杀,要求复核,所以使者便将他囚禁在阳周,即今陕西靖边县,因胡亥主要是畏惧扶苏与其争皇位,知道扶苏已死,大为放心,便“即欲释蒙恬。”

但是,这赵高如何能容得下他,史载,“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一心“欲以灭蒙氏”,不停地向胡亥进谗言,将矛头对准蒙恬的兄弟蒙毅,其言直击胡亥的软肋,他说:“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若知贤而俞弗立,则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意,不若诛之。”于是,胡亥下令斩杀蒙毅,并遣使阳周,逼蒙恬自尽。

于是,“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於天,无过而死乎?”遂在狱中吞药自杀;死前他表白道:“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后人都在猜测,以蒙恬手握的30万重兵,完全可以迅雷不及掩耳地杀去咸阳,将赵高等一众人擒获,即使扶苏已死,他也能重新立一新皇帝,不仅可以自保,秦帝国也不至于二世而亡。

其实,这个有些想当然了,且不说此时的蒙恬已被囚禁,是否还有号召的可能,他内心不可能成为他为之努力了一生的秦帝国叛臣,何况,他已失去了扶苏这一面能相号召的大旗;再者,秦朝兵制规定,必须要玺、符、节三位一体,才能兴兵,所以,单凭蒙恬个人威望,恐怕也是很难聚起兵团建制将士的。

最关键的是,他和扶苏一样,都不知道秦始皇已归天,摆在他们面前的,乃是一纸矫诏!如果知道的话,肯定早就起兵打回咸阳去了。

但是,反过来说,他和扶苏都缺乏更深度的思考,按照推理,尽管后世都说秦始皇是个暴君,其实这是为了黑秦朝而给始皇帝泼的一盆污水。

滥杀功臣者后世屡见不鲜,但秦始皇却是个心胸很开阔之人,他没有杀过一个功臣,即使对韩国派来“弱秦”而修水渠的郑国,在铁证如山的情况下,也没有动一丝的杀机,并且还以郑国的名字命名竣工的水渠,这便是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此等胸襟,几人能有!

灭六国后,他对六国的贵族也很宽容,没有赶尽杀绝,正因为不心狠手辣,导致后来反秦势力中,六国贵族成为中坚力量,如张良等人;而被他罢黜的吕不韦,也没有置其于死地,仅是放逐蜀地,只是吕相国不愿受辱,自尽了断。

秦人地处边鄙,受中原那些套路的束缚不深,所以,在人才引进方面要远高于山东六国,近如李斯、吕不韦,远到商鞅、范雎;要说秦始皇对本土势力最为倚重者,莫过于王贲一家和蒙骜一家了,尽管蒙家祖上也是从齐国迁徙来此地的。

嬴政对蒙家兄弟那是信任无比,电视剧《大秦赋》中也有相当的展示,蒙恬和蒙毅兄弟二人,武略文韬,一个统兵击匈奴;一个精通法律,位至上卿,紧随始皇帝协理政事,可以想象,如果真是扶苏上位后,他兄弟二人必得重用,那时,也许就没赵高和李斯的火烤了。

所以,赵高是一心拥立胡亥为帝,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而李斯心中也有着自己的小九九,二人达成共识,可怜蒙氏兄弟不但无罪横死,还被诛灭九族。

有些奇怪的是,司马迁在写《史记》中,却对蒙恬的评价很低,甚至说他是罪有应得,其理由是不阻止秦始皇修长城,“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

意思就是说,如蒙恬这样被秦始皇信任之人,应该劝谏秦始皇休养生息,而不是穷兵黩武、滥用民力,所以,蒙家兄弟遇害,也是报应。这话说得也让人惊掉了下巴。

我想,大概是因为司马迁是站在民众的角度,对秦王朝不惜民力,造成全国民怨沸腾而发的感言,从后人的眼光来看,全国刚刚统一,百姓最需要的休息和恢复生产,却又被这无何止的徭役和赋税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你蒙恬去积极地修长城,是有罪的。

作为一项巨大的防御工程,修长城的确是耗费了极大人力财力,而这长城其实也从未从真正意义上起到过防御的作用,于今来看,更是形象或震慑,抑或是农耕和游牧的地域划分,但它却成为今天我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要看从哪个角度来说了。

这也许同后世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差不多吧,虽极尽一朝之人力,却换万世之安宁,背一世之骂名,却得以使华夏万世而荣昌,就这点来说,司马公将蒙恬作为秦始皇修长城的“帮凶”来责难,怕也是有失公允的。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高饶事件的前前后后

    高饶事件的前前后后

    高饶事件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发生的第一次党内斗争,在这个过程中,刚到中央工作的邓小平不但义正辞严地拒绝了高岗的拉拢,而且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参加了粉碎高饶反党活动的斗争...
  • 两任国防部长“落马”,有几个细节值得注意!

    两任国防部长“落马”,有几个细节值得注意!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只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才能国泰民安、百业兴顺。所以国防部长是国家的核心岗位,必然是最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人,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方可胜任。但令人...
  • 旧社会的土匪黑话暗语以及行规“十不抢”

    旧社会的土匪黑话暗语以及行规“十不抢”

    土匪以拦路剪径、打家劫舍为业,杀人放火,绑票勒索,坏事做尽,无恶不作,既可恨又可怕,令人谈匪色变。但在古代中国,土匪这个行业竟然也有一套自己的规矩,就是“十不抢”...
  • 邓小平诞辰119周年:摇荡的钟摆  · 极简改革开放史 ·

    邓小平诞辰119周年:摇荡的钟摆 · 极简改革开放史 ·

    摇荡的钟摆· 极简改革开放史 ·—文 编:先知书店1978年12月18日,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会后,中国开启...
  • 唐诗之路:西施殿,苎萝山麓千年秋

    唐诗之路:西施殿,苎萝山麓千年秋

    来源:潮新闻 陈侃章诸暨西施祠庙历史悠久,名声远扬,那么这一古迹可以追溯到什么时代呢?在秦汉就有到唐代文字记载关于西施祠庙殿宇相传秦汉就出现,但更直接的要查到留传...
  • 2008年,番茄花园版Windows XP作者洪磊被逮捕

    番茄花园版XP作者被抓"修改版"软件穷途末路2008年08月 来源:南方日报日前,经微软举报,番茄花园版Windows XP作者洪磊被警方拘留,事发之后番茄花园的网站也无法打开。这...
  • 如何看待西方打压中国!秦灭六国史告诉我们: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如何看待西方打压中国!秦灭六国史告诉我们: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吕不韦与嫪毐,开始正式亲政,与李斯、尉缭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即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攻打韩国,开启...
  • 十四世达赖喇嘛的叛国之路

    转自广州日报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的故乡在青海省的一个小村庄祁家川。700多年来,众多民族在这一带往来迁徙,使这里渐渐成为多民族混居的地区。...
  • “文革”中的洋人造反派

    编者按:李敦白忆述其“文革”初期的风云际会时直言:“政治权力的致命吸引,呼风唤雨的巨大幻觉,也让我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李敦白,一九二一年生,美国进步人士。一九四...
  • 中国文字起源:商朝文字改写认知,夏代果然已有成熟文字

    中国文字起源:商朝文字改写认知,夏代果然已有成熟文字

    殷墟甲骨文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文字,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按照文字发展逻辑,殷墟甲骨文之前,应该已有成熟文字或初熟文字。但问题是:殷墟甲骨文之前...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