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日本广岛举行了原子弹爆炸80周年纪念活动。日本首相石破茂在会上说要“坚持无核三原则”,还强调日本要“引领世界实现无核”。

广岛核爆之日,重温1945年中国最佳报道:哈哈哈,日本吃原子弹啦

但有意思的是,中国的媒体在报道这事时,态度和日本那边不太一样。比如央视新闻不仅说了活动内容,还在后面加了一句背景:“美国扔原子弹是为了让发动战争的日本投降。”

这话听着简单,但明显是在提醒大家——日本当年是侵略者,现在却总把自己当受害者。

广岛核爆之日,重温1945年中国最佳报道:哈哈哈,日本吃原子弹啦

最扎眼的是香港大公文汇网发的一条微博,标题直接用了“哈哈哈 日本人吃原子弹啦”。

这标题看着像个玩笑,但其实有历史来头。原来在1945年8月10日,也就是广岛被炸后四天,当时的《大公报》就发过同样的号外。

那时候的报纸为了抢新闻,会临时加印“号外”,就跟现在发紧急新闻一样。这份号外不到500字,但内容很硬核,直接引用了日本《读卖报知》(现在《读卖新闻》的前身)的报道,说广岛几乎被炸平,死了六万人,伤了十万人。

为什么说这个号外有意思?因为当时的《大公报》不像现在有些人那样,只顾着同情日本的“受害者”。他们直接点出:日本被炸是因为发动了侵略战争。

现在看,这种态度反而更真实。很多年轻人可能不知道,日本这些年一直宣传自己是核爆的“受害者”,却从来不提自己侵略别国的事。中国媒体这次敢拿历史标题翻牌,算是给日本人的叙事打了个脸。

广岛核爆之日,重温1945年中国最佳报道:哈哈哈,日本吃原子弹啦

说到号外,其实这种临时加印的报纸最早能追溯到1884年上海《申报》。

《大公报》从1902年创刊以来,出过不少号外,但能保存到现在的很少。

直到2008年,有个记者在北京国家图书馆翻出了十几份,其中就包括那份“哈哈哈”的号外。要不是他们找到原件,后人可能都不知道,原来中国媒体当年是这样报道广岛核爆的。

现在很多人一提到广岛、长崎,总觉得该同情日本人,觉得这是“悲剧”。

但换个角度想想,日本在中国犯过那么多罪,比如南京大屠杀、731部队活人实验,这些血泪账他们到现在都没认账。所以被核爆是不是“悲剧”,得看谁说。

对受过欺负的中国人来说,这事更像是“爽剧”——侵略者终于尝到了苦头。

广岛核爆之日,重温1945年中国最佳报道:哈哈哈,日本吃原子弹啦

有意思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觉得这事离自己太远。但历史就是历史,不能因为时间久了就改写。

就像《大公报》的号外,虽然过去80年了,但现在读起来照样让人心里有数:当年中国人不是受害者吗?但骨子里从没低过头。

现在中国强大了,更不该被日本的“受害者”剧本牵着走。

大公文汇网复刻这个标题,其实是在提醒大家别忘了历史。他们没用“纪念”“反思”这种词,而是直接用当年的标题,就是要让后人知道——对侵略者的后果,可以有不同看法。

现在有些人总说“邻居家有丧事,咱别添堵”,但问题是,当年的侵略者后代现在也没认错,也没道歉,这时候跟着他们一起装可怜,是不是太不讲理了?

广岛核爆之日,重温1945年中国最佳报道:哈哈哈,日本吃原子弹啦

最后说个细节,那份1945年的号外现在还能在国家图书馆看到复印件。

这说明历史不会消失,就算有人想抹掉,但总有人会记得。就像现在中国媒体敢说真话,敢翻老账,可能就是因为背后有这些真实记录撑着。

至于未来会怎样?不说也罢,反正历史就是历史,改不掉的。

来源:枕梦拾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