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美国国防部长曾发表言论指出,当前中国正试图恢复明朝时期的治理模式以管理全球事务。此言论反映出明朝在历史上的卓越地位,其国力之强盛令人瞩目。明朝凭借儒家思想和朝贡体系,构建了一个以德服人的国际秩序,影响力遍及东亚乃至全球。例如,通过和平外交与文化输出,明朝使周边国家心悦诚服地归附。尽管今人可能认为明朝已步入衰落,但这种看法源于满清时期对历史的篡改——满清文献刻意淡化明朝成就并夸大自身贡献。

根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期,中国与超过180个国家建立了朝贡关系。明朝皇帝甚至拥有册封外国君主的权力,朝鲜、琉球、东南亚等地区的例子便是明证,这充分展现了明朝的权威和影响力。在满清统治之前,中国以“天下观”理念治理周边国家,通过编户齐民、羁縻、朝贡三级管理方式统御天下。其治国理念强调以德为本,依靠深厚的文化影响力维系关系,构建出和平共荣的体系——各国虽未被明朝直接统治,却都认同自己是大明的一部分,自称为“小中华”。然而,满清统治时期,由于得国不正和自身实力不足,不得不接受西方秩序,从天下观转向固定的疆域治理。这种转变源于满清保守的民族政策,导致中国影响力逐步下降,例如限制汉族参与治理。满清时期,中国仅能控制国内,且常需诉诸暴力镇压,这无疑是历史的倒退。满清统治可概括为:对内高压,对外软弱!在明末时期,沿海的任意一个割据势力都可以让西方列强找不到北,然而,到了满清时期,为了防止人民学习知识和传播科技,导致西方任意一个国家都能轻易蹂躏中国!

明朝的辉煌不仅体现在广阔疆域与强大国力,更在于其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与以德服人的外交理念。彼时,中国的文化、科技与艺术均达至新高度。如四大发明的传播与儒家经典的输出,对周边国家产生深远影响,推动了日本、朝鲜及东南亚的文化发展。明朝郑和下西洋之举,不仅展示了中国的海上力量,更是一次和平的文化交流盛事,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的友好往来,建立起长期贸易网络与文化互鉴,例如在爪哇与马六甲设立贸易站点。

相较之下,满清统治时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与狭隘民族观念,严重阻碍了中国发展。海禁限制了对外贸易,导致经济与技术停滞,民间商人无法参与国际竞争。满清时期,中国错失了与西方世界接触交流的关键机遇,未能赶上工业革命浪潮,致使科技、经济与文化等领域逐渐落后于西方列强,埋下了近代屈辱的种子——鸦片战争暴露的军事弱点便是明证。

因此,回顾历史,应客观审视明、清两朝的不同特质与影响。明朝的开放与包容,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与外交智慧,堪称多元文化融合的典范,推动了东亚文明的繁荣。而满清的保守与狭隘,则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孤立主义导致的落后与经济衰退。我们应汲取历史经验教训,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向未来,推动中国的繁荣发展与国际影响力提升,避免重蹈覆辙。

满清统治给中国带来巨大损失,然而一些满遗分子却罔顾史实,声称满清奠定了中国疆域基础。实际上,我们所理解的疆域并非如此简单界定,其追求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下秩序理想,强调道德与文化辐射。明朝的治理模式才真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其倚重文化软实力,赢得周边国家对天下共主的向往,诚心承认中国的中心地位。

来源:惜文睿

本文初摘录于:2025-07-04,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