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大部分的爸爸,都是身着普通且廉价的衣服,过着忙碌又疲惫的生活,每晚闭上眼却难以入眠
繁体一。
在中国,有一个很普遍却鲜有人提起的现象:
我们身边的大多数父亲,衣着普通,生活节俭,性格沉默,话不多,却总是看起来很累、很疲惫。
他们的衣服往往只有两种:一种是工作服,一种是随便穿的旧T恤;他们的生活中几乎没有“自己”的时刻,早出晚归,常年奔波。
当夜深人静,家人已经熟睡,他们却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他们不是不想睡,是睡不着。
因为太多的事压在心头。工作、房贷、孩子的教育、父母的健康,还有物价飞涨、岗位不稳、社会竞争激烈……
他们没有“情绪”,也不“崩溃”,但他们的精神,其实早已千疮百孔。
这,是中国式父亲的常态。
一种沉默、隐忍、负重前行的存在。
二。
一身廉价衣,一颗沉重心
小时候,我们总觉得爸爸很“土”。
他的裤子总是起球,他的T恤总是一穿多年,他的皮鞋一穿就是五六年,走路已经踩塌了后跟,但他舍不得换。
小时候不懂,总以为他是“不讲究”。长大后才明白:他不是不想穿得好,而是把钱都给了家里。
中国父亲的衣橱里,永远排不上自己的名字。孩子的校服、妻子的新衣、父母的保暖内衣,他们样样舍得买,唯独对自己——能不买就不买。
知乎上曾有一个热门问题:为什么很多中年爸爸穿着都很寒酸?
高赞回答一针见血:“不是他们寒酸,是他们从来没为自己活过。”
他们的钱不是不够,只是“够别人”的时候,就不剩“给自己”了。
一件几百元的衬衫,在你眼中是正常消费,在他眼中却是孩子两个月的午餐钱,是父母一次体检的费用,是下个月的煤气费……
所以他穿旧衣,吃剩饭,坐公交,不旅游,也不换手机。
不是他不想要,而是他觉得,别人更需要。
“爸爸不累,他只是困了。”
很小的时候,我们总觉得父亲不需要休息。他好像从来都不喊累、不喊疼、不抱怨。
他可以清晨五点起床,天黑才回来,还要顺路买菜做饭;可以顶着高温干活,冒着严寒送你上学,晚上还在灯下记账理财。
你问他:“爸爸你累吗?”他笑笑说:“不累,我只是困了。”
可是你没看到,他的眼神有时是空的;他的背影,总是倦的。
他不是不累,是没人听他说“我累”;他不是不痛,是他觉得,说了也没人懂。
所有委屈和疲惫,他都藏在酒后那句:“我没事。”
藏在熄灯后的叹气声里,藏在一个人看手机到凌晨的习惯中。
他已经习惯了孤独,也习惯了扛。
三。
中国式父亲:沉默,是他的表达方式
很多人说,中国的父爱是“隐形的爱”。
你永远不会听到他说“我爱你”,也不会有太多拥抱和安慰。
你考试没考好,他皱眉不语;你加班晚回家,他默默把灯留着;你说想买新鞋,他嘴上说“又浪费钱”,下一周就偷偷把钱塞进你钱包。
中国父亲不善言辞,也不擅表达。但他们的爱,从不缺席。
你感冒了,他不会说“宝贝注意身体”,而是冒雨给你送药;你失恋了,他不会说“别伤心”,而是故意换个话题带你去钓鱼;你工作不顺,他也许什么都不说,
但会在你转身时叹气良久。沉默,是他的语言。
而沉默背后,是翻江倒海的爱。
为什么爸爸越来越不快乐?
成年人的世界,总是从“爸爸”的角色开始变沉重的。
小时候,爸爸是超人;长大后,你才发现他只是凡人,而且是最累的那个。三十岁以前,他拼的是身体;四十岁以后,他拼的是压力。
上有老,下有小,职场上要表现,家里要强撑。他没有退路,只能前行。即便是休息日,他也放不下工作;即使身体疲惫,他也不敢停下。
因为他知道,一旦停下,整个家可能就跟着崩塌。所以,他越来越不快乐,也越来越沉默。
直到有一天,你发现他掉头发了、驼背了、牙掉了、话更少了……
你问他怎么了?他只说:“没事,我就是老了。”
四。
请多看看那个穿旧衣的爸爸
我们总说,母爱如水,柔情似水。但父爱如山,往往沉重得让人忽视它的存在。
母亲的爱常挂在嘴边,父亲的爱却总是藏在心底。但并不代表,他不需要被看见。
这个世界对“爸爸”太不温柔了。
他是这个家最坚硬的铠甲,也是最容易被遗忘的角落。他总是那个站在门口送你离开的身影,是那个在饭桌上默默吃菜最多的人,是那个每次家人生病都在医院跑前跑后的人。
他值得一件合身的新衣,一顿不用看价格的饭,一句温柔的问候。
你不用做很多,哪怕只是多陪他吃一次饭,主动说一句“爸,你辛苦了”,都能温暖他很久很久。
这个时代,父亲越来越像一个隐形人。
不诉苦,不矫情,不示弱,也不吵闹。他把所有的情绪都收起来,把所有责任都扛下来。
但请你记住:那个穿着普通衣服、生活节俭、睡不好觉的爸爸,其实一直在等你一句“谢谢你”。
哪怕他嘴上说着“别整这些虚的”,心里也早就湿了眼眶。
愿你在忙碌生活中,别忘了——看看你的爸爸,抱一抱他,也让他知道:
你一直都记得,他的辛苦。
来源:烦恼废纸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