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只看到拿破仑驰骋欧洲,打遍列强,称帝称雄。却少有人知道,他最厉害的本事,是一种冷静到极致的能量分配法则。

这个世界上,光有热血的人多得是,可能把有限的时间、情绪、体力、信任、恐惧和野心,像军粮一样一寸寸用到刀刃上的人,凤毛麟角。

拿破仑,就是这样的人。

01

1796年,拿破仑27岁。

年轻,矮小,没有显赫家世,法国国库空虚,士兵们连鞋子都烂得看见脚趾头。

换做别人,这样的烂摊子,只能认命。

拿破仑却一手把这支军队调成了最锋利的矛。

他没时间抱怨,只问一件事:“我手上有多少?怎么用,最值?”

02

拿破仑是天才战略家,也是最懂分配的人。

分配什么?分配他的将军、炮火、粮草、情报,甚至是自己那仅有的睡眠时间。

有人记载,拿破仑可以连续72小时不眠,亲自批阅文件,研究地图,每一句命令都比子弹还要准。

他信不过别人分配,就自己分配。

他太清楚,一支军队若能量浪费在了误解、猜疑、空喊口号上,哪怕百万大军,也是一盘散沙。

03

战争打到最紧要关头,他常常只带一张折叠床,一个小茶壶,一堆文件。

在最危险的地方,睡得最香。

图片

醒来,继续画战术,安排粮道,调度情绪。是的,他甚至把“情绪”也算作一种资源。

一支鞋子破烂的军队,靠什么赢?

靠情绪——饥饿、仇恨、信念、对将军个人的崇拜。

所以他懂得在士兵最绝望时,讲一个胜利的故事,许一个未来的奖赏,让人愿意为他流血。

这叫精神红利,比一块面包还要管用。

04

他最经典的一句战场原则是:

“集中兵力于一点,然后突破。”

简单,却几乎适用于所有成功:资源分散,什么都干不成;抓住一点,精确投入,才可能击穿对方。

这不是只适用于炮火。

拿破仑的能量调度,连他日常生活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拿破仑:把有限的时间、情绪、体力、信任、恐惧和野心,像军粮一样一寸寸用到刀刃上

05

很多人嘲笑拿破仑身材矮小、长相平庸,甚至有点怯懦。

他自己比谁都清楚。

可他不浪费一丝情绪去自卑,也不花精力去纠结相貌带来的议论。

他只把自己的影响力聚焦在“恐惧”与“荣耀”这两个点上。

他的部下可以不怕死,但不能不怕拿破仑。

他的敌人可以恨他,但无法轻视他。

所有流言蜚语,能用来凝聚恐惧,就放大;用不了的,就丢在后面,让时间埋葬。

06

拿破仑说过一句很冷酷的话:“我从不打没有把握的仗。即使必须打,我也要先想清楚怎么输得起。”

这背后,是一种最稀缺的能力:对自己欲望和能力的极限,有清醒的认知。

太多人失败不是因为冲劲不够,而是因为根本没想清楚,自己能付出多少,能失去多少,真正想得到什么。

他们把有限的力气,挥霍在炫耀、抱怨、犹豫、埋怨同伴、争论鸡毛蒜皮里。

结果等到真要发力时,子弹没了,军心散了,自己也已经心力交瘁。

07

拿破仑的成功,看似是运气,是野心,是天赋。

拆开看,骨子里只有四个字:分配得当。

想赢?先别问我有多少资源,先问我能不能用到点子上。

别人的时间是碎片,他的时间是刀锋。

别人的军队是人海,他的军队是一根矛尖。

08

后来,拿破仑还是败了。

可令人敬畏的是,他即便在失败时,也尽量把损失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

滑铁卢惨败,他退位流亡,写回忆录,依然保持自律,依然有节制地运用仅剩的人脉和影响力。

他清楚,自己败了,但不能让后来的拿破仑们败得更彻底。

09

今天,很多人说自己累,是因为外界太喧嚣、太多信息、太多诱惑。

其实喧嚣不可怕,信息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学会像拿破仑那样,把有限的注意力,像部署军队一样,寸寸调度。

会分配的人,信息再多也不慌。

不会分配的人,手里握着再多资源,也只会手忙脚乱。

10

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同样是每天12小时工作,有人筋疲力尽,有人却精力充沛。

区别在哪?不是体质,也不是智商,而是能不能把情绪、时间、社交、精力,分清主次,舍得砍掉浪费。

拿破仑说过:“胜利永远属于最有耐心的人。”

耐心是什么?不是死熬,而是稳稳守住能量,不乱用,不乱耗,不乱散。

等到机会出现,拿捏稳了,一击即中。

结尾

看起来,拿破仑是一个时代的狂人。

可他的狂,不是无脑的蛮撞,而是无情的精准。

他比谁都明白: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明白什么该做,什么必须放弃,剩下的精力,一点不浪费,全部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他的一生,也提醒后人:

你想要的成功,不在多努力一分,不在拼命耗光自己,而在把你手里那点可怜的能量,用得比谁都狠,比谁都准。

所以从今天起,问问自己:

你的时间,你的情绪,你的专注,分配得好吗?

来源:PMKG知识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