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送别诗词,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繁体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却突破传统离愁别绪的窠臼,展现出豁达明朗的友情观。
开篇“流水通波接武冈”借蜿蜒流水喻指两地相连,暗含后文“虽别未远”的伏笔;“送君不觉有离伤”以反常规的直抒胸臆,奠定全诗超脱伤感的基调。后两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成为千古名句——诗人以青山共沐云雨、明月同照两乡的自然景象,巧妙消解了地理距离带来的隔阂感,将物理空间的重阻转化为情感共鸣的纽带。
全诗通过流水、云雨、明月等意象的有机串联,在否定离伤的同时构建出更为永恒的精神联结,既彰显盛唐诗人开阔的胸襟气象,又传递出“心灵相通则天涯若比邻”的深刻哲理,最终在云月交辉的意境中完成对友情的升华:真正的相伴从不拘于形迹,而在于精神世界的共震与交融。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首诗以深秋送别的场景为载体,通过时空转换与景情反衬的手法,展现离别的怅惘与孤寂。
开篇“劳歌一曲解行舟”以简笔勾勒别宴终了、行舟启程的瞬间,“红叶青山水急流”却突然插入明丽山水与湍急江流的画面,以乐景写哀情,暗喻离别之猝不及防。
后两句“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形成强烈转折:酒醒时分才发现友人早已远去,唯有独对暮色苍茫、风雨满楼的空寂,其中“酒醒”与“人远”的时间差巧妙放大失落感,“风雨下西楼”的意象更将外在天气与内心凄楚融为一体。全诗通过声歌、红叶、急流、风雨等多重元素的叠加,在色彩明暗交织与动静交替中,既完成了从欢聚到孤寂的情感落差描写,又深刻揭示了人生离别永恒的无奈——最深的怅惘往往不在挥别之际,而在繁华落尽、独自面对苍茫时的醒觉。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以壮阔而苍凉的边塞风光为背景,抒写离别时豪迈豁达的襟怀。
开篇“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以昏黄云霭、凛冽北风和纷飞大雪构建出雄浑悲凉的意境,极言环境之艰苦,却为后文情感转折作足铺垫。
后两句陡然振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宽慰友人,将离别的愁绪转化为对前路的坚定信心,既彰显了董大才名远播的声望,更展现出盛唐文人特有的乐观气度。
全诗通过景象的苍茫与情感的炽烈形成强烈反差,在冰天雪地中迸发出温暖人心的力量,最终超越了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情调,升华为对人生前途的昂扬激励,成就了“以悲景写壮情”的千古绝唱。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以清晨送别的场景为依托,抒发了深挚的友情与远行的孤寂。
开篇“渭城朝雨浥轻尘”描绘朝雨润湿轻尘的清新景象,“客舍青青柳色新”则以青青柳色象征离别又暗含生机,在清爽氛围中铺垫淡淡愁绪。
后两句笔锋一转——“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通过劝酒这一典型动作,将诗人对友人远赴荒漠的牵挂、前路无亲的担忧以及万千不舍融于杯酒之中。
全诗以景启情、以酒达意,用清新明快的笔调反衬深沉情感,在举杯劝饮的瞬间凝聚了古今送别之情的极致:既有无可奈何的豁达,更有穿越关山的永恒惦念。这曲阳关三叠的千古绝唱,也因此成为华夏离别诗中最动人的音符。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以寒江孤山的萧瑟景象为背景,寄寓了诗人高洁自守的赤子情怀。
开篇“寒雨连江夜入吴”以绵延夜雨渲染离别的凄清氛围,“平明送客楚山孤”则通过孤峙的楚山,映射送别后形单影只的寂寥心境。
后两句另辟蹊径——诗人托友人传话“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玉壶的千古妙喻,表明自己虽身处宦海风波却始终坚守澄澈通透的精神世界。
全诗将自然景观与情感宣言相融合,在寒与暖、孤与贞的对比中,既完成了对友人的深情告慰,更彰显了诗人超拔于世俗污浊的品格高度。这种以物喻志的手法,使诗歌超越普通送别题材,成为历代传颂的明志佳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以绚丽的春景与浩渺的长江为画卷,抒写了一场诗意盎然的离别。
开篇“故人西辞黄鹤楼”点明送别地点与方向,“烟花三月下扬州”则以繁花似锦的暮春风光烘托扬州之繁华与旅途之美好,冲淡了离愁的沉重。
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巧妙将目光转向天地交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的孤帆融入碧空尽头,唯见滔滔江水流向天际,以空阔之景暗喻深长情谊,以流水无尽寄托思念绵延。
全诗没有直抒离殇,却通过极富诗意的空间构图与自然意象,在浩渺与微小、动态与静态的对比中,既展现了盛唐的开放气象,更传递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豁达胸襟,成就了“以景结情”的千古绝唱。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唐・刘长卿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这首诗以行军途中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抒发了对友人奔赴军旅的复杂情感。
开篇“万里辞家事鼓鼙”点明友人辞家万里、投身战事的豪情,“金陵驿路楚云西”则通过驿路绵延、云霞西去的景象,暗示征程的遥远与艰辛。
后两句笔锋轻转——“江春不肯留行客”以拟人手法写春日江水不忍挽留行客,暗含无奈惜别之情;“草色青青送马蹄”却以青青春草殷勤相送的意象,将离愁转化为昂扬的祝愿。
全诗在军事豪情与春光柔意之间取得微妙平衡,既流露出对行者万里赴戎机的钦佩,又以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写冲淡了离别的沉重,最终在马蹄踏青的画面中,完成了一场哀而不伤、壮而不悲的独特送别。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宋・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这首词以饯别宴席为场景,通过细腻的情感铺陈展现离别的深重与最终的豁达。
开篇“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勾勒出欲说还休的离别瞬间,杯中酒与憔悴容颜暗示了无言以对的哀伤;继而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道出离恨本质源于人性深情,而非外物催发,将个人体验升华为普遍哲理。
下阕“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以音乐烘托肝肠寸断之痛,而结尾“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陡然转折,以看尽繁花的豪迈取代沉溺悲伤,展现欧公特有的疏朗气度——唯有充分体验美好,方能与春光从容作别。
全词在婉约中见豪放,于缠绵处显超脱,最终完成从个体情感到宇宙人生的诗意超越:真正的告别不是逃避痛苦,而是以充盈的生命体验化解遗憾。
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
宋・周紫芝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
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
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这首词以江北江南的时空转换为框架,抒写深沉的离愁与人生无常之感。
开篇“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以归舟南北往复的场景暗示别离的频繁,“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则通过春秋迭代与容颜暗换,凸显时光流逝的苍凉。
下阕“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以浮云聚散为喻,道出人生离合的不可自主;末句“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更以孤云与失群孤雁的双重意象,将漂泊无依的怅惘推向高潮。
全词通过自然意象与人生境遇的相互映衬,在婉转低回的节奏中,既表达了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更揭示了人生如寄、聚散无常的生命况味,最终在云雁分飞的图景中完成对羁旅之悲的永恒咏叹。
鹧鸪天·惜别
宋・严仁
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
载将离恨过潇湘。
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这首词以深婉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声情并茂的送别图卷。
开篇“一曲危弦断客肠”以哀弦惊心奠定愁绪基调,“津桥捩柂转牙樯”通过舟船转舵的细节暗示离别已成定局。
继而以“江心云带蒲帆重”写行舟之滞重,“楼上风吹粉泪香”状泣泪之幽芳,使无形的离恨具象为可感可触的意象。下阕“瑶草碧,柳芽黄”的明媚春色与“载将离恨过潇湘”的沉重形成强烈反差,最终以“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作结,将绵长别意融入滔滔江水,既呼应首句的断肠之痛,又以流水为喻升华出人生别离的永恒况味。
全词通过音乐、舟船、泪痕、春景等多元意象的交织,在虚实相生中完成对离愁别绪的立体呈现,既保有词体婉约特质,又展现出深挚动人的情感张力。
来源:古典诗词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