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下的中国教育环境,我其实有一种很深的无奈。我认可高校光环对学生未来人生的重要性,毕竟人的视野、认知、朋友圈层、行业选择等在客观上,确实会受环境的影响,可在人的主观上,学生无论学习好坏,他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心都是一样的。

一个人成长过程的变化,无非就是受到两大因素的影响。

一个是环境,环境是外力。好的环境总是可以推着一个人前进,差的环境则会把人拖入泥潭,

一个是自己,信念是内力。好的信念能让人在绝境中奋斗,坏的信念哪怕身处云端,也会掉落在地上。

现在大多数成绩普通的学生,最大的问题是:

对高中的学习和生活,没有任何的期待;

对大学的学校及职业选择,没有目标;

对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更没有思考。

这本就是教育的范畴,去帮助解决学生人生的困惑,“师者,传道授惑解惑也!”可现在的教育,已经在唯分数论的奖惩机制下,学校成了最大的培训基地,本应对学生的教育成了竞技体育式的筛选。

我们人类明明处在现代的文明社会,可我们当前的教育思想却倒退了。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左传》的“立德、立功、立言”,再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无一不是在告诉我们,教育的根基在于对人培养和塑造,教育更应该是对人格的培养。

教育和培训最大的区别:服务的主体、方法、目的完全不同。

1、接受教育和培训的都是人,但教育服务的主体是人,培训服务的主体是企业、机构、行业。

2、教育是让一个人有路可走,所以它会盯着人的反馈做调整,为个人利益服务,是因材施教的逻辑。培训只关注人最终的结果,所以它会做筛选,为集体利益服务,是竞赛的逻辑。

3、教育的意义在于让每个人都能找到,那个可以让你坚定不移、终身践行,并能赋予你生命以深度和广度的终极目标与价值信念。培训的意义在于高效、精准地使人或组织掌握特定技能或行为,以解决现实问题、满足即时需求、提升专业绩效。

讲这么多并非是在否定培训,往大了讲,我们的国家需要筛选人才,以解决发展的困境,往小了讲,个人也需要掌握特定技能,保障自己的生活。培训必须功利。

教育是对人的教育,当教育变成了培训,这是生在工业时代人类的悲哀。

作为一个微薄的个人,我们没有能力解决如此复杂的教育困境,可我也看到了这个现实困境的唯一解。

不要过度关注体制问题,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个体问题。既然学校不得不被体制所裹挟,那么家庭反而成为了孩子教育阵地中唯一的希望。

家庭不要过度嵌入对孩子单一评价体系的学校教育中,人生如果只有为了谋生的工作,那一辈子都是苦役。其次,给孩子提供脱嵌的支持和勇气,生命中太多美好的事物可以体验,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并非全部。

教育不应该那么功利,让草成为草,让花成为花,让树成为树,这个世界本就是多样的,我们每个人最终也应该活成自己的模样。

来源:罐罐熊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