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网红木子美自曝超嗨“炮战”史,涉多位名人甚至还有“叠罗汉“情节
繁体提到“木子美”这个名字,可能很多90后、00后网友觉得陌生,但在2001年前后刚刚兴起的中国互联网世界,她绝对是响当当的现象级存在,堪称“初代网红”,甚至还有人把她尊称为“中国网红鼻祖”以凸显她的辈份比芙蓉姐姐、凤姐等另外几个同时代的网红更高。
木子美,本名李丽,1978年出生于粤东,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的她原本是广州南方报业旗下《城市画报》的一名编辑,但真正让她进入公众视野的是那本2001年发布并激起轩然大波的网络x爱日记《遗情书》。
在《遗情书》中她用极其直白甚至赤裸的语言记录了自己与多位文化圈媒体圈的知名人物的情感和x爱细节,在当时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年代这样的自我表达几乎是石破天惊,要知道那时候的主流网络氛围还停留在“文学青年”“BBS社区”的含蓄表达里,而木子美则用一种“我就是要讲出来”的姿态把女性的欲望和x经验推上了公共舞台。
一时间她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人批评她“低俗、出格”,有人赞赏她“真诚、敢言”,而正是在这种争议里木子美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最早一批“网红”,甚至可以说是“流量密码”的开创者。
从某种意义上讲,木子美的出现不仅是个人选择,更是时代的产物,在那个博客、论坛兴起的年代,她的直白表达突破了人们对“女性应该如何谈论身体和欲望”的刻板印象,她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也因此注定要承受比别人更猛烈的攻击与争议。
成名之后,木子美曾担任过首届德国之声国际博客大赛The BOBs评委,获得过第三届最佳国际播客得主大奖,还曾受到包括凤凰卫视中文台、纽约时报和德国镜报等多家媒体的采访和报道。
她曾经对采访自己的男记者说:“要采访我,必须先和我上床,在床上能用多长时间,我就给你多长时间的采访”,还说她从不用“x”来交换爱情、婚姻、金钱,大概是觉得“x”这么单纯的东西怎么能被爱情玷污了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木子美的名字渐渐被新生代的网民所淡忘成为一个只存在于互联网历史书中的名词,直到最近她再次以其标志性的充满爆炸性的方式回到了公众的视野,并连续几天刷屏热搜榜。
这一次木子美没有再开博客,而是直接在微博上用网名“做个乌鸦也好”(之前曾用过微博名为“不加v”)以更直接、更碎片化的方式投下了她的重磅炸弹,主要指向了几位在各自领域都颇具影响力的名人。
首当其冲是在媒体圈享有极高的声望和地位的资深媒体人孙冕,他生于1953年,之后于1996年创建新锐时事生活周刊《新周刊》并出任社长,制造了许多的专题报道话题,成为中国新时代媒体先锋人物。
孙冕爱好户外运动,2010年5月17日09:57他和队友登顶珠穆朗玛峰,时年57岁的孙冕成为从珠峰北侧登顶的年龄最大的华人。
木子美在微博上公开了与孙冕过去的一些私人“交往”,并用直白的语言描述了“交往”中的一些细节,包括什么弹古筝红楼三人组、“叠罗汉”、“三明治”等等令人惊掉下巴的场景。
由于孙冕的年龄和公众形象,这段“旧闻”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的讨论,人们在震惊于其敢于曝光的同时,也对媒体圈的复杂人际关系展开了想象。
其次是近年来凭借《受益人》《孤注一掷》等作品在电影圈崭露头角,目前已备受瞩目的新生代青年导演——申奥。
木子美称她在2005年前后结识申奥,当时申奥是北京电影学院大一新生(约17~18岁),而木子美已是知名网络作家、闻名遐迩的大网红,申奥的同学邀请木子美参观北影,饭后全班同学在宿舍楼下与她见面,当时她便注意到人群中白得发亮、气质超凡的申奥,但对方沉默寡言。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木子美还提及她自己竟是申奥的“开苞”人,并且之后还又“约P”过一次,她对整个过程的表述极其坦率,甚至带着些许调侃的意味,像是在用一种“过来人”的姿态回忆青春岁月里的“疯狂与放纵”。
第三个是屡次被她提及的老薛,据网友考证应该是著名画家、雕塑家薛继业,其作品曾在国内外多个艺术展览中展出,包括广东美术馆、印度尼西亚国家美术馆、荷兰艺术协会等。
这些爆料立刻引发轩然大波,一方面名字被点到的几位人物不论真实度如何都属于公众人物,所以舆论立刻将事件放大;另一方面公众的反应中夹杂着猎奇、惊讶和批评——很多人感叹二十年过去了,木子美依旧在用“性”作为话题引爆点。
到目前为止,孙冕、薛继业和申奥等人尚未做出公开回应,但木子美的爆料已引发了他们的粉丝的不满,有人在评论区留言:“这是炒作还是真情流露?”也有人担忧,这是否会影响这些名人的形象,媒体跟进报道后事件热度更是持续上升,相关话题阅读量已突破10亿。
尽管木子美叙述的这些劲爆往事都没有提供任何实锤证据,但她充满细节和情绪化的文字已经足以点燃公众的好奇心和舆论的火焰,最近几天微博相关话题下面的评论区刷屏速度堪比春晚。
有人觉得她是在“消耗过去的私密故事”用来博取流量;也有人认为这是她一贯的风格——既然当年敢写《遗情书》,今天自然也敢毫不遮掩地谈论旧事。
个人认为木子美作为初代网红,其经历反映了网络时代从开放到商业化的转变,她的爆料虽是个人行为却折射出社会对情感隐私的复杂态度。
网红文化的双刃剑效应在木子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成名于博客时代,那时网络还是一片自由的天地,她以坦诚的笔触分享情感经历吸引了无数读者,也为后来网红树立了“真实分享”的模板。
然而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红文化逐渐商业化,分享不再是单纯的表达而是带有目的性的操作,木子美的此次爆料是否也带有这种商业考量?或许是,但这也反映了网红生存的困境:在流量为王的年代,不制造话题就可能被遗忘。
而隐私与公众人物的界限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作为公众人物木子美的私生活往往被放大检视,那么她的爆料是否侵犯了他人隐私?在网络时代,隐私权似乎越来越脆弱,一则爆料就能让当事人的生活天翻地覆。
从另一个角度看木子美的勇气也值得肯定,她敢于公开过去或许是为了释放自己,也或许是为了鼓励更多女性勇敢面对情感经历,这在一定程度上或许也推动了社会对女性情感的包容。
而近二十年来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情感观也从木子美的故事中可见一斑,从2001年的《遗情书》到如今的爆料,她的坦率在当时是先锋,在今天却已司空见惯,这或许说明社会对情感和性爱的讨论已越来越开放,女性不再是被动的叙述者,而是主动的分享者,这是一种进步,但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在开放中保护隐私?如何避免分享变成炒作?
结语:从自曝到深思
从2001年到今天,木子美这个名字横跨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两个时代,她的故事从一个博客上的个人日记,演变成一场关于道德、隐私、权力和性别的社会大讨论。
这次木子美的“炮战史”“自曝”不仅是个人往事的回顾,更是网红文化的一个缩影,这次事件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再次归于平静,但它所留下的思考却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一个复杂、充满争议的个体?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那些隐藏在光鲜外表下的真相?或许这个故事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但它至少提醒我们在消费八卦的同时也别忘了审视一下我们自己所处的世界。
来源:最嘉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