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活网摘
禅生活
网摘
已阅读 0%

【原文】

……“先生欺(1)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2)矣。先生口不绝(3)吟于六艺(4)之文,手不停披(5)于百家之编(6);记事者必提其要(7),纂言者必钩其元(8)。贪多务得,细大不捐(9)。焚膏油以继晷(10),恒兀兀(11)以穷年:先生之于业可谓勤矣。……”。(唐.韩愈《进学解》)

【批注】

(1)欺:骗。

(2)有年:有段时间了。

(3)绝:停止。

(4)六艺:儒家的六经。指诗、书、易、礼、乐、春秋。

(5)披:翻阅。

(6)百家之编:诸子百家的典籍。

(7)要:重点。

(8)钩其元:勾画出奥妙之处。

(9)细大不捐:大小兼容并收,皆不抛弃。

(10)焚膏以继晷:膏,灯油,此指灯烛。晷,音“轨”,日光。

(11)兀兀:音“勿”,劳苦不息的样子。

【故事阐述】

韩愈是唐代著名文人,通六经百家之学,崇尚儒术,以提倡古文为职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如同中国其它读书人一般,韩愈也希望能受朝廷重用,一展抱负与长才。他在年少时便中进士第,但因个性不适官场,一辈子在仕途中浮沉不定,颇有失志之感,〈进学解〉这篇作品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

文中叙述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因曾十载之间,浮沉于国子博士之职)训诲他的学生说:“你们要勤奋努力的学习,才能有成就。学问和品德都好,未来也不怕被埋没。”话都还没说完,就有一位学生质疑的说:“老师,您不要骗我们了!这么久以来,我看您已是精通六艺,每天仍是手不释卷,连夜晚都点灯接着白天来读书。结果呢?只因思想不符合当政者,便遭当权者排挤,不被重用,以致生活困苦不堪。您自己有这样的遭遇,居然还要我们专心做学问1

韩愈藉老师与学生之口,一方面讥讽为政者不能善用人才,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

“焚膏继晷”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夜以继日地勤读不担后亦用来形容不眠不休地工作或活动。亦作“继晷焚膏”、“ 燃膏继晷”。

【讨论】

1. 国子先生用什么话来教诲学生?

2. 听了国子先生的教诲,学生有何反应?

3. 你认为学生的反应是正确的吗?如果是你,当时如何应对才是最得当的?

【造句练习】

例:古人焚膏继晷的勤学精神,是现代人所望尘莫及的!

例:他的成功因素不在于天赋条件,而是那股焚膏继晷的向学精神。

【相似成语】

夜以继日

【课后时间】

和同学讨论一下,试着找出此文所列之〈进学解〉原文中常用的成语。

参考解答︰

业精于勤;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继晷;兀兀穷年

经典图书推荐

浏览更多
美食养生
美食养生
立即阅读
莳花弄茶
莳花弄茶
立即阅读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
立即阅读
三幕悲剧
三幕悲剧
立即阅读
家春秋
家春秋
巴金
立即阅读
山海经
山海经
古巴蜀人等
立即阅读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
冯梦龙
立即阅读
中国小说史略
中国小说史略
立即阅读